详细说明
宴席中传统菜肴必备的一道名菜,推广及弘扬传统文化菜肴!
营养价值: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品鉴感受:】
俘获我的胃的是这道虎皮扣肉,一道地道的湘菜,其中既有米酒的香醇之辣,甘中带辛,又有豆豉的鲜中之辣,豆香回转,更有过油的肥肉,挥发出的最能勾出你原始愿望的肉带着丝丝辣感的肉香味,顿时让你食指大动。一口要下去,软糯的肥肉早已没了腻口的感觉,皮如虎皮占了一个油香,一个酥,肉软、鲜、糯,总体感觉就是辣中自有乾坤,吃起来就是一个美啊。
【其他文化介绍】
< 比较地道的家常菜,比如虎皮扣肉,很多人都喜欢吃虎皮扣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做法也简单。
川菜中,扣肉的烹制方法是从以蒸扣为主的民间传统菜品“三蒸九扣”(又名“八大碗”、“土九碗”、“田席”)中得来的。一般采用五花猪肉,先拈毛、烧皮、刮洗干净,然后放在汤锅里煮至刚断生,捞起擦干水分,抹上红酱油,放入油锅内把皮烙至金黄色时,放入汤锅中浸泡一下,皮子发皱时捞起待用。将已加工过的猪肉切成二寸长,二分半厚的片,皮向下,在碗中摆呈“一封书”形,加醪糟、红酱油、川盐、泡辣椒、豆豉,同时将芽菜末、姜米拌匀放在肉片上,上笼蒸成软糯,取出扣在圆盘中即成。
由此可知,现在川菜馆中的扣肉为什么没有那个时候好吃,除了肉质(饲料猪)本身的问题以外,一是少了用豆豉及沿口坛泡椒提味,二是餐馆为了节省成本,把肉切如纸薄,那还有什么口感呢。以前梳头大都用的是木梳,木梳的背多厚多宽啊,所以有些地方戏称扣肉为“梳子背背”。
扣肉味道的厚与薄,与用来垫底的材料关系很大。不论是芽菜、梅菜还是盐菜,首先要味厚,实践证明,在密封坛子里经过乳酸发酵的为上乘。
而用梅干菜打底的绍兴名菜“梅菜扣肉”(干菜焖肉),和以芽菜打底的川式扣肉味型基本一致(梅菜扣肉稍甜),所不同的是,梅菜扣肉是先将梅菜与肉焖煮并收干汤汁,然后再加梅菜与肉同蒸两小时而成。此菜为绍兴传统风味,为鲁迅先生一生所爱,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时,他每次进菜馆宴请宾友必点此菜。他还把家乡的梅干菜写进了小说《风波》里,说是蒸得乌黑的梅干菜很诱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望京黄门家宴上有一道“黄氏扣肉”,此菜与“黄氏牛肉”、“八爪鱼烧肉”、“海鲜火锅”并称为黄门家宴四大名菜。黄珂先生的做法是,用猪的后腿二刀肉(炒回锅肉的部位),走油并煮至八成熟时(加姜、花椒、料酒煮),切成拇指大小肥瘦兼搭的丁,先与盐菜一起爆炒入味,然后把肉从盐菜中检出,皮朝下整齐地摆放进蒸碗中,加入原先的盐菜、醪糟汁、海鲜酱油、姜米、盐,上笼蒸三个小时即成。
有一次,待客人全部落座,黄珂先生叫其家厨将扣肉起锅连碗一起扣入圆盘上桌。当揭开扣碗的一刹那,透过升腾的香气,只见深爱肥肉的名导张一白的眼睛一闪,早已提起的筷子从半空中旋即刺入油亮的扣肉中,接着无数双筷子从不同角度刺向柔糯的扣肉……
家庭炊事员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无论是过年还是平时,家庭做扣肉都会多做好几碗,一方面是一次性多做一点省了麻烦,另一方面再次蒸出来的扣肉(回笼扣肉)要比首次蒸出来的还腴滑适口。我喜欢用鲊海椒和豆豉各半打底做扣肉,鲊海椒的微酸香与土豆豉的臭美结合美妙至极,且入笼先蒸两小时,待全部冷却之后,再入笼蒸一小时上桌,既柔糯又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