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印,为当代篆刻注入新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06-20 15:23

陶瓷印又可分为陶印和瓷印,古已有之。新石器时代用于陶器上压制纹样的陶印模,即与印章的初始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瓷印作为古印的一个品种,随着唐宋制瓷业的繁荣大量出现,于宋元时期发展壮大。然而,随着文人艺士对石印材质的开发利用,陶瓷印渐渐疏离于篆刻的历史舞台。如今,基于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以及艺术家群体对新媒介的开发与对新语言的探索,陶瓷印材的采用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篆刻艺术创作领域。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唐山博物馆承办的“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日前在河北唐山博物馆举办。

  展览中,“文献考察”部分即对中国古代陶瓷印遗产与当代陶瓷印艺术创作生态进行了梳理与考察。从新石器时代制陶开始,到秦汉时期,陶瓷印由最初的先民在陶器上的随心刻画,成为服务于官方机构与陶工制陶的凭记,如陶拍、抑印、印模、封泥等。自魏晋始,陶瓷印开始纳入官方“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鞍、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的“百工”系统,成为传承有序的体制化或家族化的铸凿技艺,主要体现在官玺、私玺方面。宋代至近现代,主要体现在文人篆刻的兴盛、流派印以及鉴赏等方面。陶瓷印艺术作为篆刻艺术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既能反映出文字的演变,也能表现出材料、技艺的变化,更能体现出审美特征之不同。从整体上看,陶瓷印还未体现出技艺与审美风格的有机统一,更多的是反映在功能利用的方面。

  而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物流产业化、信息智能化、艺术市场繁荣的大背景下,许多篆刻家与爱好者们开始关注并参与进来,认知多元与审美多元的书法篆刻创作意识开始觉醒,使陶瓷印艺术开始走向独立审美。加之陶瓷印制作已十分方便——一团泥巴、一个洗衣机大小的陶窑,便可以完成整个流程。“作品展览”部分,通过特邀和征稿的作品展出当代108位篆刻艺术家的200余件陶瓷印的印章原作,每位作者还在印屏上展示了3至10幅印蜕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丰富的陶泥、瓷泥、釉料,以及不同创作工具和烧制方式被应用到创作中,为当代陶瓷印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次展览中既有王镛、陈国斌、赵熊、蔡履平、曾翔、王丹等特邀作者的精美陶瓷印作品,也有姜轶、谭玉祥、武拙园等征稿作者富有创意的陶瓷印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制作精良,体现出篆刻家们对陶瓷印艺术不同的理解,亦展示出当代陶瓷印研究与创作的勃勃生机。看完展览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感慨地说:“陶瓷印艺术在今天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本次展出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当代陶瓷印创作与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发展方向。 ”中国国家画院篆刻研究所所长曾翔也表示:“陶瓷印虽然还是游离于经典之外的一支队伍,但是它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部队,这支部队可能会为我们当代的篆刻注入新生力量。 ”

  “陶瓷印艺术创造性地聚合陶瓷与文字、篆刻等典型的中国标志性文化语素,以小见大地延伸‘陶瓷之路’的世界影响,讲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 ,是‘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项目的初心所在。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王东声表示,“当代陶瓷印以其独具魅力的创作状态与审美特点,已经迎来了篆刻史上的一次革命,陶瓷印也完全开启了篆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陶瓷印时代,必然与铜章、石章一样在篆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