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佛教 2018-06-11 15:59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
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都是历代大护法、大居士之力,用以表达内心的信仰。国外最好的东西都用来建造教堂,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庄严的环境中,人们内心的虔诚容易被引发。
对佛像应该当做佛来看待,恭敬尊重,断除种种不敬,种种不敬包括:对佛像的“好丑”妄加评论,将佛像当做装饰物、置于不净之处,进行买卖等。对法亦应如是发起恭敬,因为法是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的车乘。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
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也不是护身符、转运符、吉祥物,好好恭敬三宝、断恶修善,才能趋吉避凶。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贪图外在的资财,却有一些不懂得佛法的人借佛敛财,不懂得真正的宝藏在自己内心。
修行是修内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内心。譬如一张照片,它只是一张纸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亲人,一见到内心就会生起亲切温暖的感觉。
无论男女,都不应把佛像当做饰物或护身符佩戴。佛像的作用是让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像”而产生对佛陀的恭敬、尊重、信仰与效学之心。佛菩萨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师长、榜样,依法而行才是真正的皈依。佛像宜虔诚恭敬供奉,不要随意戴在身上。
关键是:什么表现算“足够虔诚”呢?如果行为上做不到,那就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而已。若行为处事都忆念三宝、谨慎因果,战兢惕励、如履薄冰,那才是真正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