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制种新时代呼之欲出

新浪新闻     2018-05-22 15:40

我国现有杂交稻年种植面积约1600万公顷,年约需商品杂交稻种子2.4亿公斤,种子生产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不过,现有技术主要为“箱式制种”,无法实现混播混收,导致对人工的严重依赖性,阻碍了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中心研究员曹孟良团队率先提出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联动”工程雌性不育恢复系,解决机械化制种难题的策略。经过6年攻关,团队将水稻雌性可育基因、花粉失活基因、荧光筛选标记基因等3基因表达盒导入雌性不育水稻,杂合转基因水稻进行自交结实。自交结实完成后,通过光电分选,可获得纯合雌性不育水稻,以其为恢复系,用于杂交稻机械化制种。而另一部分携带转基因的杂合种子,可继续用于雌性不育水稻繁殖。由此,有效解决了雌性不育水稻繁殖技术难题,并可实现杂交稻种子生产混播混收。“方法上利用了转基因技术‘中转’,但最终产出的是非转基因杂交稻种子。”曹孟良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流技术,为袁隆平院士团队提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2011年,袁隆平领衔启动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并获得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该技术比前两代技术更简单易于操作。

    对此次新成果,袁隆平和专家组评价认为,成果可达到应用水稻雌性不育恢复系繁殖与制种的目标,解决了现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特别是混播混收的机械化制种技术的难题,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