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产仪器再次受阻的几点看法

仪器信息网     2018-05-15 14:39

大家知道,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步伐的加快,国产化政策导向以及科技进步对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极大地提升国产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仅从近年来在北京市科委的政策支持下,在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持开展的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的项目的进展情况,充分体现出今天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巨大进步。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8)上,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成果展示专区里,22台国产仪器设备经过验评,得到实验室及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参加验评的产品中,既有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也有实验室电化学仪器,样品前处理设备,还有近年引起市场关注的现场检测仪器、便携仪器及快检设备,当然也包括本次招标项目中的微波消解仪。

  “国产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专项旨在带动检测仪器设备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检测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通过验证摸清国产仪器真实性能品质水平,给出权威评价,从而助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国产检测仪器设备,进一步促进国产仪器设备发展,提升国产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验评不仅有利推动国产仪器设备市场运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吸引一大批重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带头采购国产设备,仅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率先采购了吉天、普析、屹尧、海光等参评企业的共10台仪器设备,用实际行动力证和支持验评仪器。

  当然在科学仪器产业发展中,我们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虽然近年来国产仪器技术水平较大提升,但在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依赖进口,有些技术仍在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和应用领域,差距更为明显。特别是以实验分析、精密光学仪器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数量长期高居不下。国产仪器缺乏应用研究,特别是难于在省以上和重点科研机构、实验室推广应用。

  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社会各界对国产装备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有印象中,没有看到仪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成果和进步,仍然采取传统思维方式评价国产装备,这些也提醒我们的企业和行业组织,加大对先进、优质的产品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国产仪器设备的品牌建设。

  为改变国产科学仪器“推广难、信任难”的问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等单位,于2016年举办了以“实验室常用设备——国产样品前处理设备”为主题的第二届“国产好仪器”活动。本着“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原则,活动对一批国产微波消解仪器生产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深入使用单位,现场收集、调研入围仪器的真实使用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国产微波消解仪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产品与技术已经脱胎换骨,可以与进口产品媲美。99%以上用户表示国产仪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90%以上用户对国产仪器的质量表示满意。

  以本次招标为例,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多年以前的现象。微波消解、固相萃取等前处理仪器,国内有些厂家专注于此近二十年,采用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和现代生产工艺,品控方面已经达到甚至部分超越了外资品牌,产品已被国际主流厂商应用实验室所采用。“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和“国产好仪器”等项目的开展,也印证了其性能品质已达到国际水平,实在没有再迷信进口品牌的必要了。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微波消解是原子吸收、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等无机分析仪器的样品前处理设备,这些无机分析仪器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是三家美国公司PerkinElmer、安捷伦和赛默飞世尔,其中PE和安捷伦在上海的应用实验室都在使用国产品牌的微波消解仪,赛默飞世尔的应用实验室之前使用的是美国CEM和意大利MILESTONE,但现在CEM的已经弃用,取而代之的也是一台国产品牌全新的产品。目前国产品牌微波消解产品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取得了应用,并赢得了好评。

  通过本次事件,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关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有党中央治国理正的战略方针指引,有我们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不断的拼搏努力,有广大国产仪器仪表用户和粉丝的支持理解,不远的将来,更多的国产仪器仪表装备进入市场,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