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 2018-05-11 14:44
在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方面,近年来趋势非常明显,金融政策、市场等成为环保行业近年来发展的助力器。一方面,环保产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李向群预估,在金融的助推下,今年仍将有不少环保企业A股上市。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也在帮助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王亚超表示,此前不少环境治理项目面临支付难度大、付费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现在衍生出很多金融产品,对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手段,产融协同也将帮助行业逐渐走向规范的道路。
在产业融合方面,目前跨界联动的案例不少。例如,知合环境正在与华夏幸福联动,进行相关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如产业周边的县域环境需求等。
首创股份水环境治理业务与万科集团土地与房产开发业务的“水地联动”战略合作,创建水土共同修复治理的新型商业模式。此外,首创“生态+”战略正在打造成科技型、智慧型、服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双方还将共同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等环保业务。
“过去不少环保企业单纯地做污染治理,现在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业主,其诉求更加多元化,希望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范围的服务,项目倾向于整体的生态治理和流域治理。这就需要不同领域的企业协同作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将水体、土壤治理等与周边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模式。”王亚超说。
李向群也更想看到,未来环保行业可以与地产、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进行区域综合性生态开发,形成“环境+产业”的模式。
政府对行业规范更重视
有看家本领和造血功能的企业被看好,危废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然吹响号角,将演变成经济发展转型攻坚战,2018年也将成为“攻坚”之年。
在这一年中,什么样的环保企业可以适应环保政策的高压,以及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渐退之时,获得更好的发展?
张益介绍说,国外有不少环保企业历史悠久,甚至是百年老店,而前一段时间国内不少企业比较浮躁。他建议,环保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求大、求多。同时,产业链不宜过长。
“特别是正在创业的中小环保企业,要脚踏实地,不能忽略看家本领。”张益认为,小而美的企业也是环保行业一道风景线。
近一段时间,各地清退了很多不规范的PPP项目,这一模式从以前的大包大揽走向了规范化,说明政府对行业规范更加重视。对此,王亚超认为,未来规范的环保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戚政韬按照资本市场的稳定估值认为,自身具有造血功能的企业更有发展潜力。而在细分行业方面,他对危废行业企业更关注。“我国目前的危废处置需求量大,行业发展前景好。”
王亚超同样看好危废行业,他表示,危废行业集中度较低,没有绝对领先的企业,行业机遇较大。有专业机构去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危废行业寡头垄断局面尚未形成,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国内危废十大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6.8%。
“这一行业在3年~5年内将进入整合期,之后的发展趋势可以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行业只有二三十家企业存在,每家企业具有30万吨~50万吨的处理能力,但这些企业的产业链较为完善,可以处理多种危废品种。”王亚超说。
他还根据行业门槛的高低,按照市政、生态和工划分环保市场。“虽然市政领域收益相对稳定,但门槛太低,主要依靠资源竞争。相对而言,工业领域的技术门槛高,不是任何一家跨界企业都能进入的,加之商业模式清晰,更有利于环保企业深耕。”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