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用纸前景乐观,“产能阶段性过剩”仍待市场解决

RISI锐思     2017-06-27 14:36

  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生活用纸总产能从685万吨快速增加至112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4%。同一时期内,生活用纸产量从582万吨上涨至854万吨,消费量从540万吨增长至78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和7.8%。

  曹振雷认为,中国生活用纸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背后,主要有两个动力来源。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消费方式、生活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生活用纸消费的理念也随之转变。这是拉动生活用纸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贡献了70-80%的增量。其余20-30%的增长,来源于产品的多样化和新应用领域的开拓。为了改善生活质量、给人更多的闲暇,企业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投入到以往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生活用纸的领域。这一部分是目前欧美市场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中国,此类增长还主要集中在一线发达城市。

  考虑到中国稳定向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曹振雷对中国生活用纸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未来五年增长还会持续,尽管增速可能不会像目前一样达到7-8%,但维持每年5-7%的增长问题不大。但在保持整体乐观的同时,曹振雷也指出中国生活用纸行业正面临“产能阶段性过剩”的问题,行业整体开机率仅略高于七成,并在采访中从以下三点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

  1. 部分新产能存在虚高的情况。“比方说现在凡是幅宽5.6米的纸机就称其年产能有6万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当下国内的生活用纸克重越来越低,以14g/㎡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单台产能就不可能达到6万吨/年。

  2. 以往生活用纸产能开发是受市场驱动,早期的大型生活用纸企业,通常是在销售增加、供应趋紧的情况下再去增加新产能。而近年来以理文为代表的新加入生活用纸领域的企业,多是从生产侧进入的。这些企业在初始阶段多以生产大轴原纸为主,通过大规模生产推动市场向前发展,这种情况势必会在一定阶段造成产能过剩。

  3. 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先决条件。经过数年国家强制的关停、淘汰,目前还能生产的生活用纸厂家基本都满足环保要求,能继续逼退落后产能的就只剩下质量和成本因素。老旧小纸机的成本很高,吨纸汽耗要四、五吨起,而新机台只有两吨起。相对的过剩,有助于借助市场竞争压力淘汰落后产能。曹振雷指出,这种现象在河北保定地区非常明显,当地的企业自愿升级、改造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加强自身竞争力。

  我国生活用纸产能阶段性过剩的局面很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接近完成,但在内陆、欠发达地区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是才刚刚起步,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达成,还需要借助市场的手段迫使落后产能不断退出,提高产业整体的健康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