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纺织之光” 化纤行业荣膺多项科技、创新大奖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2018-05-07 10:33

  12月18日,“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2017年度纺织行业科技、教育、针织内衣、技能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优秀奖进行了表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中纺联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中国棉纺协会原会长林乃基,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李陵申、端小平、孙淮滨等行业领导出席大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代表中纺联在大会上作题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时代纺织科技强国建设”的讲话。李陵申介绍了2017年纺织科技教育奖励工作基本情况,同时就下一步纺织科技创新工作谈了他的看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自2004年设立以来(2003年9月设立,2004年开始评奖),迄今已14载。2017年度纺织科技奖正式参评项目139项,经网评后,121项进入会评。经过专家组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社会公示,最后经中纺联批准,决定对“异型超短再生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研发”等88个项目授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0项。

  多个化纤项目荣获“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

  “科技、时尚、绿色”将成行业新标签

  2016年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聚焦行业六大类30项关键技术和100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成为纺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作的指南,为纺织强国建设绘制蓝图。李陵申特别指出,科技是最具革命性的关键力量,支撑行业当前发展、引领行业未来进步。纺织科技的国际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比拼的是创新的速度、耐力和毅力。新动能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新动能的核心是技术创新。

  “大容量锦纶6聚合、柔性添加及全量回用工程关键技术”项目,形成了大容量聚合关键设备研制、关键工程技术设计、高品质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管理及智能工艺控制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全消光锦纶6切片和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档贴身内衣、针织服装、泳装、健美装和休闲服饰等产品,为我国锦纶6切片及化纤行业技术进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项目,以废旧纤维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加工过程高效柔性化、产品高品质高值化等为目标,构建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废旧聚酯纤维再生体系。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以聚酯废纤为原料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产品成功用于土工、汽车等领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废旧聚酯纤维制品高效再生及高附加值开发。

  “聚丙烯腈长丝及导电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成功优化了硫氰酸钠湿法二步法纺丝工艺,集成创新了阶梯式分级水洗、蒸汽浴高倍牵伸、热管致密化干燥、自动吸切丝实现全自动卷绕,以及加弹成形等专用聚丙烯腈长丝生产技术与成套装置,建立了百吨级聚丙烯腈长丝生产线,实现了高品质聚丙烯腈长丝的工业化生产。开发的聚丙烯腈长丝强度高、质量稳定,可满足针织机织等后加工要求。更实现了持久性聚丙稀腈导电长丝的工业化生产。由于该项目完全是自主创新研发,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九大,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再次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更加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中更加突出了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一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行业优秀人才队伍,是建设以科技、时尚、绿色为标志的纺织强国的中流砥柱,是推动行业把握新时代、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共赢新未来的主力军。“纺织之光”为在业内造就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会上,江苏王士华、江苏边树昌、长乐陈立军、新乡邵长金、保定高殿才荣获“2017年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武汉王栋、上海甘胜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斯颖等荣获“2017全国纺织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浙江王建辉等荣获“2017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徐州、龙福、长乐荣获“2017年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技师文德群和高级技师杨新强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对于如何加强人才第一资源建设,打造人才驱动的良好生态,李陵申表示,“要放手使用人才,重点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高级技师和企业家,促进科学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集众智、汇众力,提高社会创新效率。要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深入挖掘科技人力资源红利,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优秀奖出炉

  此次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办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评选活动,旨在发挥专利技术对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表彰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及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会上,共有7项专利获“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36项专利“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优秀奖。

  其中,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种锦纶母丝的生产方法ZL 2014 1 0722917.2”,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工业化的聚酰亚胺纤维牵伸方法ZL 2012 1 0494009.3”,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的“芯层采用再生聚酯的皮芯型聚酯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ZL 2013 1 0091293.4”荣获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用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ZL 2015 1 0217024.7”,恒天海龙(潍坊)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阻燃硅酸盐纤维、用于生产阻燃硅酸盐纤维的凝固浴及制备阻燃硅酸盐纤维的方法ZL 2012 1 0065248.7”,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惠美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种蛹蛋白粘胶短纤维及其制造方法ZL 2011 1 0287288.1”,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原位聚合制备黑色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方法ZL 2012 1 0447405.0”,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包含石墨烯的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ZL 2014 1 0670057.2”,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涤纶阳离子异彩复合丝及其制造方法ZL 2012 1 0287637.4”,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紧厚绒POY的生产方法ZL 2011 1 0025327.0”,北京赛欧兰阻燃纤维有限公司的“一种环保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4 1 0292939.X”,东华大学、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熔融纺丝法制备智能调温纤维的方法ZL 2013 1 0192802.2”,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具有皮芯结构的复合夜光纤维及其制造方法ZL 2014 1 0099683.0”,浙江金汇特材料有限公司的“一种磷系共聚阻燃再生聚酯切片及其工业丝的生产方法ZL 2014 1 0240063.4”,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光致变色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ZL 2014 1 0679297.9”等荣获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授奖专利优秀奖。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