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报道 2017-06-26 14:57
自2015年我国首次把“绿色”作为指导未来发展的理念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词。
实现绿色发展、治理环境污染,也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崛起。与此同时,环保产业资金需求巨大,绿色金融则为环保产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论坛上,专家表示,中国日益发展的绿色金融事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环保产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主体。随着国家持续加大治污力度,重要政策相继推出,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强。
业内人士称,2013~2014年,国内环保产业投资出现了井喷状态。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在论坛上介绍,根据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污染治理投资涉及8800多亿元,约占GDP总值的1.3%,约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6%。
据了解,虽然我国社会环保总投资规模可观,但环保产业融资需求仍然巨大。“根据环保部门的研究,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环保投资将达2.1万亿元,占GDP的1.4%,2015年的统计数据是占GDP的1.3%,这个数字的变化说明出现了环保投入远远不足的情况。”别涛在论坛上说。
别涛表示,环保投入占同期GDP的比重,跟环境状况的变化有一个关联数据,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低于1.5%,环境质量将持续恶化;比重大于1.5%可能会逐步好转或者出现平衡,但仍然解决不了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在环保投入占GDP大于或等于3%的时候,才能使遗留的环境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环境质量状况才会得以好转。有咨询机构预测,进入2017年,环保产业投资将继续攀升,预计全年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也将显著提高。
前期资本开支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是环保产业投资的主要特点。虽然市场和社会力量加大了投资环保产业的力度,但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环保投入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需要技术的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源的投入。”别涛称。
业内人士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市场的驱动下,各类资本已经开始加速进入环保行业。有分析认为,真正具有创新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以及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此外,社会资本将逐渐占主导地位,特别是PPP和第三方治理,一定会带来社会资本的投入。
同时,绿色金融亦被长期看好。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看来,随着绿色金融机制不断健全,“十三五”期间将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做考核,引导环保资金的使用和投入。
近日,由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及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亚行贷款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投保投融资促进项目”在北京启动。据了解,该项目是中投保利用亚行主权贷款,通过金融机构转贷形式,综 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重点使用增信和投融资手段对资金进行专项运营和管理,建立绿色金融平台,以促进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该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超过270亿元人民币,涵盖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绿色交通等,重点支持当前重点地区和城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几倍乃至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去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基金。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绿色基金作为新的绿色金融业态正在加速发展,其数量明显提升。研究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共265只,其中约59只由地方政府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发起设立,占比达到22%。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高速增长,在全球中的比重继续攀升。咨询机构研究表明,2016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500亿美元,增速放缓但仍保持15%以上,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占到全球总量的40%,成为最大的发行国,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速、环保企业将纷纷涌入,发行主体也将更趋多元化。
据了解,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及排污权交易等绿色金融体系,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得到蓬勃发展。
过去几年间,在各方共同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从顶层设计出发,绿色金融已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绿色金融不仅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还兼顾支持环境改善,应对资源解决高效利用等多重目标,为各国金融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路径与合作空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曹玉书在论坛上表示。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也在日前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绿色金融正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神雾集团董事局主席吴道洪看来,绿色金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政府如何去引导,去刺激去激励这些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能够到绿色产业中去;其次是通过绿色金融的强制性政策,抑制高耗能的投资,并从过去传统的行业走出来。“金融资本进来之后如何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下一代技术,大幅度的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吴道洪说。
吴舜泽认为,环保很多时候是公共产品,投资内生机制、回报机制、成本内生化一直没有解决,环保长期来说也不可能是一种暴利或者盈利性的行业。“要继续往绿色金融这条路走,把投资回报机制做好,十分慎重跟踪绿色金融新的变革和发展方向。”吴舜泽建议。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