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新国标执行难应有鞭促机制

法制网     2018-03-29 15:55

今年2月,新版《快递封装用品》国标发布,以期引导快递包装绿色减量。近日,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京华对新国标进行解读时提到,此次新国标重点对快递封装用品提出绿色环保的技术性要求。距新国标实施不足6个月,记者探访发现,落实新国标仍面临成本提升、循环利用未成体系等“拦路虎”。

  较之于旧版快递包装国标,新国际最大的特点在于绿色环保,更加经济实用。比如标准方面,既有对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等残留量提出了限值要求,又倡导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在2017年全年快递突破400亿,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下,新国标通过标准的调整而争取实现利益的诉求,对解决时下严重的过度包装和包装污染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2017年9月,国家邮政局发布2017年《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报告称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然而,中国包装垃圾的总体回收率小于20%,其中纸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从数据看,快递包装的污染是个体系问题,而非单纯某个环节。其中,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外包装溶剂残留的限值,以及包装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都未能达到理想化的标准。

  去年11月,国家邮政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新快递包装国标的出台,为实现绿色包装的目标提供了标准支持,亦让人对实现任务要求而有了更多的期待。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解决包装污染无法仅靠一纸文件,还应当落实鞭策机制,发挥强制与激励并重的效果。

  目前,快递包装新国标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知晓容易,执行难,因此,欲求效果就必须做到奖惩并重,恩威并举,实行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在促进机制方面,既要体现标准的刚性并辅以从严的约束机制,比如辅以相应的法律规定并确保其执行,也要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来进行转变,但总体上不能偏离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各方尽管有清晰而统一的共识,但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性。因此,实行以奖代惩,充分利用税收减免、创新补贴等方式,对技术攻关、环保升级等行为给予相应的补贴,充分激发快递包装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积极性,解决“降成本”与“可持续”两个关键问题,才能避免新国标仅限于“纸上风景”,让绿色环保产品用起得,让旧包装收得回。

  快递包装新国标能否落实到位,实为社会治理效能的检验。快递行业由于涉及利益较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切实考虑到各方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实现“利益公约数”,成本提升风险和循环利用体系障碍才能得到解决,“有令难行”的尴尬才可避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