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18-03-29 15:52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围绕这一主题,我省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坚持内外兼修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傅冬梅表示,安徽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政府扶持、金融“润滑”和经营主体“苦练内功”,才能多方共赢。
傅冬梅建议,加快扶持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到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农机装备租赁等新产业新业态;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各环节资金需求为落脚点,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建立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降低融资门槛,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保险公司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及覆盖面,创新推出农业设施、作物制种、农机等保险服务,因地制宜开展特殊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开辟农户投保、续保及理赔快速通道;扶持农科教机构、涉农企业和农业产业园区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在农机装备、生态养殖、生物育种等领域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进生态养殖和良种推广关键技术攻关。
突出龙头引领 擦亮安徽特色品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民盟安徽省委调研发现,我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成效显著,但缺乏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尤其在品牌规划、品牌定位、品牌宣传、品牌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民盟安徽省委建议,以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的契机,制定科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县区(市)两级品牌发展规划,成立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因地制宜,形成完整的品牌战略规划图,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整合、提升力度;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培育壮大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大对现有优势区域品牌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税收、金融、保险、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倾斜,重点打造并提升一批知名区域品牌农产品,鼓励建立品牌产业链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规范品牌管理,依托科技创新,实施标准化经营,塑造品牌形象。 ”民盟安徽省委提出,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开发力度,突出特色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开设连锁超市,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 “互联网+”农业,线上线下结合,开设连锁超市,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创新品牌营销,开设特色农产品连锁超市,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完善“农超对接”等新型合作方式,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服务等,塑造特有的农产品品牌形象。
抓好成果转化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全省现已建设近10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去年对第一、二、四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动态考核,虽然均为合格,但还存在园区组织管理能力较薄弱、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龚传胜提出,应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应用,推动示范园区转型升级。
龚传胜委员建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创新运行机制,支持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改革在园区先行先试,激活生产要素,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资金的整合效用。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把示范区建设列为信贷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引导金融机构对示范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示范区与地方政府联合为企业担保。
就有效增强园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龚传胜委员提出,针对示范区内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需求,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业技术支撑能力。根据示范区主导产业需求,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中间试验、技术服务和培训。选派优秀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为企业、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示范带动示范区农民技术水平提高。与示范区、合作社、企业等联合创办农业研究院所(中心),推进科研、推广、生产三者紧密结合,开展人才交流合作,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企业、合作社任职,到示范区挂职,联合创办农业新型研发机构。
完善补贴机制 优化农机服务市场
“农机服务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机服务供给侧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 ”民革安徽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现有农机补贴政策连续性和针对性不足、服务主体规模小且分散,制约了农机服务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创新农机服务作业补贴,提高政策的指导性和覆盖性。 ”民革安徽省委建议,在当前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外,增加或者逐渐转变为农机作业服务补贴政策。通过增加补贴直接降低农机作业服务的购买成本,刺激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降低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将补贴政策由农机服务供给主体直接受益转变为需求主体直接受益,避免在农机购置补贴支持政策下,农户分散购机导致的农机闲置和资金浪费等问题,从而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缓解当前农机作业服务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矛盾;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主体的补贴,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体系,有助于淘汰那些规模过小、服务质量差、机械工作效率低的服务供给主体,从而优化农机作业服务供给主体结构。
“大型、新型农机具的精量播种、施肥,进行复合、联合作业的速度和效率,是小型农机具难以相比的。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来说,大型、新型农机具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支撑。 ”民革安徽省委表示,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机服务供给主体、尤其是规模性农机服务组织的购机优惠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主体结构,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重点提高对大、新型农业机械的购买补贴制订配套的融资、贷款优惠政策,加快农机作业服务规模化、优质化和品牌化建设。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