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新农村商网     2018-03-16 16:38

“近年来,村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建了600多个蔬菜大棚,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吸引了大量在外打工的人员回村创业,甚至有了‘棚二代’。”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代表说,如今,村民们全部搬进了居民楼,可享受文化、养老等一条龙服务,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高。

 

  江西省赣州市市长曾文明代表认为,当前,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原因,一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依然不足,优势不够明显。应结合各村具体实际情况,对村庄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同时,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委员表示,增收增效、过上体面生活是农民最大的心愿。当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益低,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走向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艺术馆馆长安际衡代表认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钟茂初委员表示,我国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远离县镇乡村,不仅难以直接服务于乡村,而且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思想意识差距。应选择若干个人口大县、特色县,试点建设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在县级区域建立高等学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流动,可促进人口的流动,间接带动县镇乡村活力的提升。”钟茂初说,大学所在地的乡村,可成为大学相关专业的调研基地和实践基地,从而使大学与乡村民众之间形成长期的交流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消除城乡隔阂。

 

  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农村地区因受资金、技术,以及居住条件、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存在着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50%,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说。对此,南存辉建议,应完善财政补贴投入机制,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给予资金支持;同时,推广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将污水处理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如今,号角已经吹响,随着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展,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会实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