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国风能资源可开发空间依然巨大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2018-03-08 16:47

  2018年1月27日,2018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在京举行。大会由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机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共同主办,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出席大会发表了题为“最新中国风能资源大数据”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全文:

  宋连春: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风能朋友非常荣幸能参加如此浩大的盛会,刚才听了各位老师的演讲,我倍受感动,我作为一名气候工作者深深为在座的各位为全球气候治理,应对全球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示深深的谢意。

  昨天下午我们聊今年春节有没有雾霾,两会期间有没有雾霾,我们有结论了春节期间天气还不错,但是要根治包括大家对北京雪也很关注,中东部的又在大规模的降雪,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北京已经96天没有雪,春节后初二初三估计空气质量也不是太好,所以要根治这样一种大气污染的状况,必然是要能源变革。我们愿意为在座的风能提供服务,我们通过一年多精心打造高分辨率精细化网格率。

  下面我想用比较短的时间把这样一个支撑我们国家风电开发的大数据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一套数据是我们国家联合清华大学还有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历时13个月倾力打造出来,比如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支持下我们进行了第四次全国风能普查当中我们仅仅用了五百多天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形成了一公里的静态的一种数据。我们叫三维它是没有时间变化,主要的目的支撑风电发展规划,进行宏观选址,这一套是四维、主要是支撑风电场的微观选址,支持分散式的风电开发。我们想能够在无塔的情况下,刚才各位领导都谈到了我们风电开发要节约成本,无塔的成本下我们能够支持风电的选址。

  刚才介绍了我们这一套数据是我们全球最快的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这一个计算机来计算。所以说形成的时间分辨率是一小时,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整个四维立体精细化网格的变化,包括年的变化包括月的变化、包括日历小时的变化。我们对这一套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因为我们国家有400座整个测风塔的观察网络,我们用了实际的测风塔进行校准,大概可以看到五层的塔误差小于5%,我们想这误差不是指一天一年,刚才我们指的二十多年相关的误差分析,近把八成的风塔小于10%,所以说应该跟实际的观测比较接近,我们跟8千多个气象站对比分析,近七成的站点温度相关系数超过了0.9%,近五成站点湿度相关系数超过了0.8,也就是这一套数据更加接近实测,我们也跟国外的数据进行了相比,我们看到三公里的是红颜色,应该说蓝颜色的测风塔是比较接近。

  除此之外我们对近海的风能资源也做了精细化的评估,我们算出来水深5到25米,我们离岸一百公里之内大概储量是1亿千瓦,水深25到50米的话水深0.82亿千瓦。这一套数据干什么用?有效支持微观选址,我们专门把3公里的数据驱动CFD。除了中国和中国近海这一套数据支持风能的开发,这一套涵盖了2500平方公里,包括了一带一路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我也想为我们企业走出去提供相应的科学支撑。

  最后我想强调风电企业的发展这一种前景,从一个气候工作者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世界气象组织刚刚发布了2017年全球温度,大家从这一张图上可以看出来,2015年、2016年2017年全球屡创新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全球的科学家均认为到本世纪末温升超过2度,有可能使得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大家必须控制温升2度之内,到这一两年我们1.1、1.2,也就是说留给我们的空间非常之少。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来看每年都再创新高,2016平均新高403PPM,比1750增长了145%,最近10年的增长2.2PPM,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如果保持本世纪末温升2度,我们的排放空间只有450PPM,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排放也就是到20年我们就会超过2度,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从我们国家来看2015年主要的经济体绝对排放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104亿吨,占了全球总排放的29%,原来我们还比较自豪地是我们人均少,现在大家看我们人均的排放是7.5吨每年,超过了全球的平均包括了欧美的平均,所以能源的转个、轻型能源发展势不可当,好在我们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的能源的认可,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谢谢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