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2017-06-20 16:22
还记得福岛核事故处置中,核辐射“摧毁”机器人的恐怖吗?记者19日从中科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获悉,由陆地、水下等4台应急机器人为一组的国内首套核电应急机器人已在该所研制成功,并于去年11月底交付大亚湾核电站。
超强核辐射环境是人类的禁区,对普通的工程机器人同样如此。“在强辐射环境下,普通机器人的金属材料外壳会被活化,橡胶等普通材料会加速老化;控制传输的电子设备会失效,甚至摄像镜头的玻璃都会变成‘墨镜’。”中科院特种光电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负责人冯常说,光电所2014年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的“大国工匠”乔素凯所带领的团队联合研制的这套核电应急机器人,由陆地、水下应急机器人和异物打捞机器人、小型水下观测机器人组成,主要分为陆地和水下工作两类。
冯常说,为在反应堆水池、燃料水池等强辐射环境中执行任务,该套机器人最高可承受65摄氏度高温、抵御每小时10000西弗核辐射,在设计制造中它并非简单选择耐辐射材料制造,更多是通过合理规划机器人各功能区、分布设计电路,并将传感器主被动加固等综合技术,达到总体耐辐射。为掌握高辐射环境下现场情况,该套机器人拥有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耐辐射摄像机,可在最高每小时10000西弗核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并向外界传回600线清晰度的图像;或在最高每小时100西弗环境下,传回200万至500万像素的高清图像。同时,它能够完成高辐射环境下的无线数据传输,帮助远程工作人员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应急处置工作,如采集核辐射计量、温度、湿度等现场信息等,还可利用组装搭配的机器人手臂,完成异物夹取、现场样本采集、简单的开闭阀门等应急处置任务。“该组机器人中最重的仅100公斤,一旦发生核电应急事故,可装在一个集装箱内迅速奔赴现场。”冯常说,除了处理应急事故,在核电站日常维护、维修、数据收集、数据勘测领域,未来这套机器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记者盛利)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