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将废油变生物柴油 这支科研团队很牛

重庆晚报     2018-03-01 16:28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全国200所高校的201个教师团队入选。其中,重庆大学教授廖强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教师团队”名列其中。

  小小微藻能造柴油

  这支汇聚了100余人的科研队伍,取得了各项丰硕成果,参与制定两项国家/行业标准、六条重庆市地方标准,多个科研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廖强教授团队的实验室,记者在恒温室里看到了用各种器皿培养的蓝绿色的微藻。只有微米级别大小的微藻就像一个细胞工厂,能源源不断地把二氧化碳以及废水中的氮、磷等废弃物质转化为富含油脂、糖、蛋白的生物质。

  而油脂就可以被转换成生物柴油,替代我们现在所依赖的化石燃料。虽然微藻有这么大的潜力,但目前微藻能源转化还存在能耗高等重大瓶颈。廖强教授介绍:“为了降低能耗,我们充分利用太阳能来代替对电能及其他能量的依赖。”

  目前团队正在建立占地600平米的微藻培养和太阳光中温转化一体化平台,并采用光伏电池来转化白天过剩的太阳光供给微藻,这样的话只要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实现微藻减排和能源化转化。未来这项技术将推广到工业减排、废水厂净化废水和柴油生产等领域,为我国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做贡献。

  他们招学生 运动达人优先“会打篮球吗?”当一排排严肃的老师突然在面试上抛出这个问题,你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在缓和气氛。

  做科研,没有周末休息日,工作模式是5+2、白加黑。不过,即便这样,大家也不会挤占运动的时间。“篮球、羽毛球、游泳等,每年的各项体育比赛,除开专业的体育学院,他们算是没有对手了。”朱恂说。

  朱恂是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廖强的夫人。“我也打篮球,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是运动达人。”朱教授称,每年给报考硕士和博士的学生面试,“会不会打篮球”这个问题必问,如果同等情况下,不爱运动的宅男宅女可能要吃亏。

  “爱运动的,同等情况下会优先录取。打好篮球这也是合作精神,我们很看重。”朱教授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团队成员们相互监督,有的老师专门负责搜集大家的运动量,每周必须上传两次步行步数截屏发至固定的老师,大家彼此监督,保障科研有个好身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