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缕缕青丝到两鬓斑白 他为老表放了35年电影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8-02-28 17:27

  陈小青的春节总是比别人要忙碌一些,除了为自己家备年货、走亲访友,他还要为乡亲们送上文化年货——乡村公益电影。2018年的春节是陈小青从事乡村电影放映的第35年,他为乡亲们放映了《战狼2》《举起手来》等电影。他说:“春节期间,村子里走亲戚的比较多,我们忙一点,可是有人气呀,老表们热热闹闹看得高兴,我们心里就特别高兴。”

  屈指算来,他已经为大家放映了 1万余场电影,观影人次近300万。

  对于自己的坚守,陈小青说:“放电影给老表带来快乐,自己也受到教育。”

  18岁开始放电影,

  就图个“有意义”

  不是陈小青选择了乡村电影,而是乡村电影选择了陈小青。

  1983年,18岁的陈小青高中毕业了。有一天他所在的小塘村的大队干部找到他说,你去放电影吧。对于被选中放电影,陈小青还是蛮开心的,“放电影得有文化呀,你还得有点口才,我可能就是这样被选中的吧。”

  就这样,参加了一两个月的培训后,陈小青成了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

  35年过去了,陈小青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放映第一场电影的情景。“放映的是《孔雀公主》《白莲花》,就在我们村放的,16毫米胶片电影。那时候真是受欢迎啊,方圆多少里的乡亲都来了。”说起放电影的往事,陈小青话多起来,“那时候片子少,都好看。《孔雀公主》唐国强、李秀明演得特别棒,《白莲花》是红色经典。在农村放的电影就是得故事情节好,又有教育意义。”

  “有意义”,这是陈小青35年选择电影的最低门槛儿——红色经典让乡亲受教育是有意义、科教片让人长知识是有意义、喜剧片给人带来快乐是有意义……

  “那时候,村里谁家有喜事,都喜欢请人放电影。记忆中放得特别有意义的一场电影是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正好赶上下雪天,我一个人去的,路上很辛苦,地上厚厚的雪。可是人家看到我去了,那是真高兴啊。”陈小青的脸上透着骄傲。

  “稻谷电影”撑过低谷期,

  开小卖铺补贴家用

  时光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电视、卡拉OK、音像制品等越来越多的娱乐设施进入乡村,露天电影渐渐变得不再受宠。

  陈小青很快感受到了“降温”:上门请放电影的人少了,看电影的人山人海不见了,电影放映队闲下来了,放映员纷纷外出打工或者开饭馆去了。

  “怎么办?既然有点不舍得,还有点不甘心,那就咬紧牙关,自己找门路吧。”陈小青成了乡领导的“常客”,“我们放映队就在乡政府对面,看领导们有空了,我们就去汇报工作,唠叨唠叨这些年在农村放电影的意义。想要政府支持,你自己得有想法呀,一年到头看不到人,人家领导都不认识你,怎么支持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稻谷电影”的放映办法很快出现了:乡亲们每人交2斤稻谷就可以一年免费看12场电影。

  别看电影又一场一场地放起来了,可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靠这个支撑起陈小青的生活。很多队友都出去打工了,身边总有人劝他放弃,但陈小青还是放不下放电影的“意义”。农村电影真的就这么退场了吗?乡亲们真的不需要爱国主义影片、不需要科教电影了吗?

  “有‘稻谷电影’做底子,再加上心里也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又还小,不想把他们扔在家出去打工。”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陈小青开了一家小卖铺贴补家用,放电影的本行保住了。

  在农村放映电影低谷的日子里,陈小青想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放电影搭幕布得找人帮忙,找人帮忙就得学会沟通、尊重、交朋友。”因此,不抽烟的他兜里总是装着烟。“自己先尊重别人,肚量大一点,时间久了人家也就会尊重你、待你好,那相互之间都愉快。这放电影的工作,不就是要给乡亲们带去快乐嘛。”

  公益电影一放13年,

  想法儿放得更好看

  转机在2005年来临,这一年,乡村公益电影在吉安市全面铺开,陈小青被青原区文广新局选中,负责组建区里的公益电影放映队。

  此时的陈小青,小卖铺关了,孩子大了,以前放电影时连厕所都没法去的胶片放映机变成了数字放映机。青原区106个行政村、80余所乡村小学的路老陈闭着眼都能走,哪个村的祠堂能应付阴雨天,哪个村有广场人气旺,他心里门儿清。陈小青心里盘算着,要把电影给乡亲放得更好看。

  陈小青在“摆弄”他心爱的胶片放映设备。资料图片

  1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随陈小青到富滩镇流汶塘村放了一场电影。从下午4:30开始搭幕布到5:20左右搭好,老陈和作为帮手的妻子几十次重复着弯腰、起身的动作。“现在这天气还好点,夏天一动就是一身汗。”

  眼瞅着到了晚饭时间,老陈和妻子却都以照料放映设备为由守在放映场地。老陈的妻子说,他都习惯了,放电影的时候午饭晚点吃,放完电影回家半夜吃晚饭。有时候放电影,人家问他吃晚饭没,他就骗人家说吃过了。“咱这工作本来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怎么能给别人添麻烦呢?回家再吃饭,多简单的事啊!”陈小青接过话茬说。

  “虽然换成了数字放映机,农村电影放映还是条件有限,银幕、灯泡的亮度都影响老表看电影的情绪。”为了使放映效果更好,陈小青每次放电影都要早点出门,把银幕调到最好,投影仪、灯泡更是他日常最关心的物件。

  “节假日大学生、打工的都回来了,喜庆的、爱情片、刚下线的新片子这时候最受欢迎。平时农村老人、小孩多,搞笑的、科教片、爱国主义教育片最有市场。”什么时候选什么电影,是老陈研究最多的事。

  干了35年,

  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家家有电视,为什么还要放电影?干了35年,我越来越觉得,电影不只是娱乐,它把大伙聚起来,通过一个故事讲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应该会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好处,也可能提升村民的文化认识。”陈小青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能少了这个大众文化阵地。

  富滩镇宣传干事郭玉雯非常赞同陈小青的观点,“我特别能感受到老陈说的这个文化阵地的作用。村里平时老人、孩子居多,老年人对小孩的教育问题有时力不从心,这时候一部科教片可能比爷爷奶奶的话都管用。”

  “老陈人真是不错。”小塘村老支书陈诚清和陈小青打了几十年交道,在他的印象里,像“怎么就这么点钱啊、那么远啊、那么晚啊”这样抱怨的话,老陈从来没说过。

  青原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吴绍元说:“35年做一件事不简单,克服困难,认认真真把事做好就更不简单。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平凡的好人,我们希望给他们荣誉,也希望更多人知道他们、学习他们。”

  老陈自己倒不觉得坚持放了35年乡村电影有多了不起,他只是觉得:“放电影本来就是个教育人的事,我自己也受了35年教育,‘有意义’的电影教我一直做个正派人,这事干得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