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衣服”回收隐藏疾患 产业化出口亟待建立

中国环保在线     2018-02-28 17:13

  “垃圾衣服”回收藏疾患,监管存空白

  近日,据相关人士调查了解,部分送进废品回收站的衣服被成吨转卖,商贩从中挑拣较新的衣服,经过简单清洗,无任何消毒措施,便低价销售给工地务工人员。这些“来历不明”的衣服暗藏细菌和病毒,可能会传染疾病。

  “旧衣服很脏,衣服上会有真菌和微生物,另外还存在纤维碎片、皮屑,或有寄生物和微生物,这些都会致病。”北京一家皮肤医院的吴医生表示,旧衣服传染的疾病包括皮肤病和癣病等真菌性疾病,还可能导致手足口疾病和疱疹等病毒性疾病。

  吴医生认为,来自废品回收站的旧衣服来源广泛,甚至不能排除来自传染病人甚至火葬场,暗藏的传染疾病也不易被察觉。他建议,假如购买旧衣服,可以将衣服在84消毒液浸泡后,清洗后在太阳下暴晒,基本能达到消灭病菌作用。

  据了解,在1998年颁布的《旧货流通管理办法》中,规定了销售旧服装必须按卫生部门有关标准严格消毒。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郭聪表示,我国目前只是对国外进来的二手服装(即洋垃圾)有法规规定,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国内的二手服装交易进行规范,属法律真空地带。

  给“垃圾衣服”一个产业化出口

  由于捐赠的旧衣裳,要经过收集、分类、消毒、运输和捐献等各个环节,最后才能由捐献者到达受捐者手中,结果往往是所花费的成本比衣裳本身的价值还高。正是这种得不偿失,才使得慈善机构不堪重负,甚至将其直接拒之于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垃圾衣服市场”就会应运而生。那些未经过处理的衣服,有可能直接从市场上销售给低收入群体。虽然其来源复杂而有导致疾病传播的风险,然而“垃圾衣服市场”却面临着“法外之地”的尴尬。我国目前只是对国外进来的二手服装有法规规定,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国内的二手服装交易进行规范,属法律真空地带。

  而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废旧衣裳,又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出路。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约2000万吨废旧纺织品,如果全部得到回收利用,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然而,由于回收渠道的狭窄和体系的不畅,衣物捐赠日陷尴尬,回收又“无门”,旧衣处理成为节约型社会一道重要考题。

  在国外也曾遇到过相似的困局,随着政府、商家、个人和慈善组织的通力协作,旧衣回收正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以美国纽约为例,首先,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一家慈善机构开展旧衣回收;其次,慈善机构通过与旗下的二手服装店合作,为他们提供货源,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再次,就是通过工业化的处理让废旧衣服变废为宝。纽扣和拉链可以直接再利用,就连沾染污渍或划出口子的旧衣服也可以被加工成抹布、绝缘布、消声材料、地毯垫料、座椅垫料等,除了二手店的处理之外,一些产品还可以漂洋过海销售到非洲等地。

  旧衣服的利用是个大课题,需要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参与和促进,才能为其开辟一条产业化通道,在规范中回收,在回收中利用。

  旧衣服回收建议

  一是把废旧衣物收集容器进入社区、小区作为一项重要实事来做,尽快实现废旧衣物收集容器在全市小区的全覆盖。因为在实施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量和分类处理处置中,废旧衣物的集中分类处置相应来说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最易被市民接受的。二是在目前尚未设置废旧衣物收集容器的社区、小区,专门处理废旧衣物的企业可定时、定点前去收集。三是政府和社区相关部门不仅应成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宣传者,更应成为积极引导者和实践者,从而在上海逐渐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引导市民选择更低碳、更健康、更负责任的生活。

  衣物的主要材质是各种纤维,尤其是棉布类衣物的棉花纤维,是宝贵的工业原料,只要经过合适的处理,便能够成为各种有用的原材料,如果能够在技术、资金上获得支持,像利用废纸、废钢铁一样再生利用旧衣物,潜力和前景相信是可观的。与其废弃,不如利用而造福人类,因此,旧衣物的最终出路,应该是社会化工业化的处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