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天生的创造力叫做自制土玩具

新浪新闻     2018-01-22 16:02

曾有一句话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乡村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乡愁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生命密码,无声地浸润在一个人的血脉里,纵使少小离家、双鬓斑白,也依旧乡音未改,故乡萦绕在心头永远不曾远去。

  乡愁被记住,很多时候是因为那些小小的物件承载了太多回忆。

  滑车

  滑车大人也喜欢——拉蜂窝煤、拉柴,甚至挑自来水都改为滑车拉。然而拉自来水终因泼洒太多,大人不准再用。

  如今这年月,拥有一辆私家小汽车不算稀奇。时光回溯几十年,在那个谁有辆自行车都像现在有一辆保时捷般“耀眼”的年代,小孩子想拥有一辆车,那就只有自己做滑车。

  “滑车”的关键词是轴承,它是滑车的“核心零件”。轴承加上木板就可以钉成一部,样子大概是平板人力三轮车再缩小几十倍的模样,靠能灵活转动的前轮掌控方向。

  就是这样一部简陋的滑车,还不是你想做就做得起。南门城门洞的收荒匠把轴承放在玻璃匣子中出售,越大的就越贵。有滑车的小朋友,常常将滑车翻过来,比比哪个的轴承大,比赢了的,滑车排队自然就“打头”。

  小时候,我也很想拥有一部滑车,可父母要供养七个儿女,无论如何要不到钱。我与院子里其他三个没有滑车的小朋友商量,最后决定搭伙凑钱做一部。当时正是大搞运动的年代,学校里到处是打烂的碎玻璃。我至今都记得,我用书包背着碎玻璃去废品站卖的时候,废品站的大人跟我说:“卖点碎玻璃,把书包割烂了,划不着!”

  家里买牙膏时,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买有锡嘴子的牙膏,因为有锡嘴子的牙膏皮,收荒匠收二分钱一个;并且每天挤牙膏时拼命挤,还帮着家里人将牙膏挤到牙刷上,目的只有一个:赶快挤完,好卖牙膏皮。

  就这样零零碎碎凑了大半年,总算凑齐了一个轴承的钱——八角。另两个轴承的钱怎么办?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南门桥头的炭灰山,很多人在那里刨“二炭”(没燃尽的炭),刨出来旁边就有人收,三分钱一斤。我们一头扎进去,疯狂地刨…… 一元六角钱,终于从我们刨二炭都快刨烂了的双手中凑齐。

  看了几十次的三个轴承买回来了,木板也是小伙伴一家出一个,抓紧赶制,我们的滑车终于做成了!终于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打“滑车战”(对碰)、比车技(速度、拐弯、滑行)了!

  其实滑车不仅是孩子的玩具,大人也喜欢——拉蜂窝煤、拉柴,甚至挑自来水都改为滑车拉。然而拉自来水终因泼洒太多,大人不准再用。

  我们那部滑车还光荣充当过一次“救护车”:院子里的王孃有精神疾病,常常在家里摔砸东西甚至点火。一次她又疯狂打闹后,突然倒在地下,口吐白沫!王孃平时一个人住,院坝邻居将她抬出屋后,突然想起了我们的滑车——“快,在娃娃的滑车上安个板凳,拉她到医院抢救!”

  于是我们四个娃娃一人前面拉,一人后面推,两人左右两边扶着王孃,只听见轴承碾在水泥路上发出的急速“哗哗”声,不一会,滑车就停在了一医院的急诊室门口。我们抬下王孃,放在医院的条凳上时,跟在后面喘着气的大人才跑到。

  滑车救了王孃的命,也留给我无数有关滑车的美好回忆。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从不说哪个车好、哪个车不好。因为,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跟我童年时代的那部滑车相比。(曾智成)

  狗毛毽子

  狗毛细软蓬松,一脚踢起来,雪白的毛迎着风散开,像一朵大花般绽放,落下时“花朵”收起,像降落伞一样徐徐落下。

  说起踢毽子,大家还是熟悉,但多半想到的都是最常见的鸡毛毽子。我从小手巧,做个毽子也别出心裁:我做的是狗毛毽子。

  狗儿要选大白狗,乡里乡亲不论谁家的,看到样貌合适的大白狗,我就凑上去招呼,哄一哄,给点儿随身带的吃食,亲亲热热抚摸它,“乖哦,吃吧吃吧~”等它放下心来,埋头吃东西的时候,我就拿出小剪刀,悄悄从它尾巴上(尾巴上的毛最长)剪下一大撮白毛来。

  等狗毛凑得差不多了,拿两个方孔铜钱——我们小时候,这种“古董”还是很常见——叠在一起,方孔的位置要完全重合。然后把狗毛的尖尖拢在一起,像做毛笔的笔尖一样,小心翼翼又舔又捻,力争让尽量多的狗毛能进入那个方孔。

  接着就使劲把这撮宝贵的毛往上扯,因为根部的毛要比尖端的粗些,所以不用担心会不小心扯过头,最终大约可以扯出来两寸多的样子,还剩下根部参差不齐的那些毛,用剪刀粗剪一下,剩个几毫米的样子。

  然后还有个重要环节,就是去河滩上找牛羊的碎骨头,找到大小合适的,最好是楔子形状的一块,从铜钱底部拿石头给砸进去,这就牢牢地“钉”住了狗毛,一只无比美丽的毽子就完工了!

  和鸡毛毽子不同,狗毛细软蓬松,一脚踢起来,雪白的毛迎着风散开,像是一朵大花般绽放开来,再落下时,“花朵”收起,又如同降落伞一样徐徐落下,那种动感、优雅,别提有多赏心悦目了。周围玩鸡毛毽子的小伙伴,把我羡慕得不行!

  有这么漂亮的毽子,我踢得也带劲,一口气踢上100来个不在话下! (陇梅州)

  黄泥手枪

  铁铲切割,铅笔画线,雕刀勾勒。那个时候,没有照片参照,没有图纸比对,一切都在自己的脑子里。

  小时候看电影《小兵张嘎》,看到嘎子从胖翻译官的手里缴获了一把手枪时,那个洋洋得意的劲头,特别吸引我。可是那时候的商店里没有玩具手枪,最多有那种烂大街的红缨枪。

  于是我决定:自己做一把手枪!

  选材料费了很大的周折,用木头吧,没有那么多的木工工具,用铁皮吧,工艺似乎太复杂。经过多方比较和认真思索之后,我选择了泥巴。

  首先,选泥巴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附近田地里的泥巴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它是那种没有多少黏性和韧劲的黑土。我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走了十几里地,跑了好几条河的河边,终于找到了一个洼地,里面是我最需要的黄色泥土,成都人把它叫做“黄泥巴”,它黏度好,质地细腻,干了以后很坚硬。就是它了。

  揉泥巴其实和揉面差不多,只是在揉之前,先要把泥巴从半空中砸向地面,再捡起来,再从半空中砸下去,反反复复好多次,泥土就变得紧扎了,“熟”了,成了可造之材。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能开始做,还要放好几天,等到泥巴的干湿程度恰到好处的时候才能开工。

  铁铲切割,铅笔画线,雕刀勾勒。那个时候,没有照片参照,没有图纸比对,一切都在自己的脑子里。虽然是一把小小的手枪,还是有很多的细节:枪管、把手、弹夹、准星……各种槽各种线,还要有点装饰,最难做的是扳机,特别细微,稍微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大概花了两天的功夫,一把黄泥驳壳枪做好了!黄黄的、细滑的纯手工泥巴枪,拿在手里把玩的时候,心里的那个爽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还没有完工,还要上色。可是,那时候是根本没有黑油漆的。想来想去只有用黑黑的墨汁,还是用那种很粗粝的墨棒在一个很简陋的砚台上磨出来的墨汁。

  涂黑很容易,涂完却有点后悔:黄亮的泥土质感没有了,变得黑乎乎的,感觉失去了泥土的生命感。

  一不做二不休,等墨汁干了以后,我想了个很绝的办法:拿一支铅笔,用笔芯在上面轻擦,擦遍驳壳枪的每一个角落。笔芯擦过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道很有质感的、黑色条状的,可以反光的铅笔黑。

  费尽整支铅笔,一把黑光闪亮的驳壳枪才正式完成。铅笔涂抹的光亮很脆弱,用手一握一抹就掉了。以至于我把做好的驳壳枪放在桌子的玻璃板上,过了三天都没舍得拿到院子里去显摆。(望福楼)

  滚铁环

  我紧握手柄,滚开了铁环,在它和地面清脆悦耳的撞击声中,跟在后面兴高采烈地推着追着撵着,忘乎所以!

  我上的小学离家大约四五里路,这段不算太长的路程,一天来回走几趟也觉枯燥,为了排遣寂寞,不知道谁首先滚开了铁环,叮叮当当一路响去,煞是有趣。大家看得眼热,纷纷效仿。于是,上学放学,大家手中滚着铁环,跑前跑后,嘻嘻哈哈,感觉没怎么走路就到校了,就回家了。我没有铁环,空手而跑,总感到比别人跑得慢跑得累。

  父亲那时在县机械厂工作,成天和钢铁打交道,我就缠着他,要他给我做只铁环。记得是个星期一的下午,在我的企盼中,父亲果然给我带回一个漂亮的钢筋铁环!

  铁环盘得很圆,接头处用电焊焊得光滑平顺,不露痕迹。铁环手柄用一根细钢筋做成,长短大小很合窍,尤其妙的是,大铁环上套了三个小铁环,滚动起来,呛啷作响。我紧握手柄,滚开了铁环,在它和地面清脆悦耳的撞击声中,跟在后面兴高采烈地推着追着撵着,忘乎所以!

  有了钢筋铁环,也就有了骄傲的资本,因为那时,绝大多数的孩子是用箍桶的铁丝圈作铁环的,这种铁环容易倒,不好操作,至于用竹篾做的铁环,就更等而下之了。

  我滚着铁环,一马当先朝前冲去,遇到坎坷不平的路面,只要用铁环钩子一搭一提,钢筋铁环就可轻松越过,而用其它材料做成的铁环往往遇到路面不平时就会“翻车”。小伙伴们很羡慕我的钢筋铁环,眼巴巴地渴望能玩上一把。当然,在我玩累了的时候,我也会大方地让他们滚上两圈解解馋。

  那时路上车少,根本不用操心安全问题。上学路上大伙儿滚动铁环,你追我赶,声势浩大,不但能够免去行路的单调,而且加快了行走的速度,真是乐趣无穷啊。(杨石山)

  麦秸和蚕豆

  仰面朝天,小心翼翼把麦秸的另一端衔在嘴里,轻轻往麦秆里吹气,蚕豆绿色的小身体就会随着气流,微微腾空,忽高忽低地跳起舞来。

  你一定很难想象,麦秸和蚕豆这两样东西是怎么成为玩具的。但我跟你说,物质条件越是贫乏,孩子们的想象力反而越是被激发。总之,当年我们那些住在山村里的孩子,愣是把它们融进了童年的快乐里。

  该是仲春时节吧,草爬满了山野的每个角落,蚕豆也快成熟了,我们经过种着蚕豆的地时,总要偷偷用手去试探一下这些豆子是不是已经开始饱满起来了。如果探到了长成的豆子,就再也忍不住,走过去掐一把就跑。

  蚕豆没熟透就掐了去耍,若是被村里大人看见,铁定是要挨骂的。不过十有八九,我们都能安全逃离现场。

  拿着蚕豆,我们直奔家里堆放麦秸的地方,从麦秸垛里挑出一根看起来最挺直最精神的麦秆,拿出柴刀,从中间空心的部位割下直直的一段,将这段麦秸的一头均匀撕开,往外掰成一个类似托盘或支架的形状。接着把蚕豆荚剥开,豆粒剥出来,这个“绿色纯天然”玩具就算成了。我们坐在散发着粮食气息的麦秸堆上,把蚕豆放在麦秸做成的小“托盘”上,仰面朝天,小心翼翼把麦秸的另一端衔在嘴里,轻轻往麦秆里吹气,蚕豆绿色的小身体就会随着气流,微微腾空,在麦秸上方,忽高忽低地跳起舞来。

  就这么耍,没别的花样,但那快乐真是又简单又纯粹。这根细细的麦秸就像一个小舞台,而蚕豆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者,那一刻,我真觉得它们都有了生命。

如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家庭条件也越来越好,电子设备呈现用户低龄化趋势。孩子一有空闲时间就迷恋玩手机及电脑游戏,这让我们这些家长忧心如焚。对于从出生起就沉浸在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脑中的一代来说,单纯地禁止或限制他们接触这些终端是非常不现实的。堵不如疏,选择一款玩耍中带运动,沉浸但不沉迷的替代品,是最明智的选择。联想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款沉浸式AR设备联想Mirage,正具备这种独特的魅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