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音质与MP3到底有什么差距?

今日爆点     2018-01-08 10:18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MP3根本没有办法听,于是在网上到处找无损音乐,那么无损音乐和MP3有什么区别呢?各种无损音乐格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朋友买了辆保时捷跑车,然后来找我要无损的音质的音乐,我告诉他没必要,放MP3就行,结果人家还不乐意了,非说车上音响好,放MP3就是糟蹋音响。

现在有很多音乐网站把无损给神话了,可是大家到底知道无损是什么吗?无损音乐和普通MP3又差多少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说无损的那些事。

记得当年苹果公司召开Iphone4的发布会时,提出一个定义:视网膜屏。简单地说就是从Iphone4起就换上了像素超过人眼识别极限的高分辨率屏幕。不得不说乔老爷的这一招非常的妙,定义了这么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词,使得苹果手机卖遍全世界。

不过同样的理念在声学界就要早得多了,声音就是一种能量波,经过了无数辈先人的实验研究,认为40kHz是能够将人耳听见的声音进行很好的还原的一个数值,后来又由于种种商业上的原因,一些唱片公司就把CD的采样率定义到了44.1kHz,他们认为这个数值就是耳朵能听见的“视网膜屏”。再后来44.1kHz给后人们带来了无数的麻烦,因为它不是整数,在进行SRC采样时不能简单地分频和倍频,于是早期的Inter为了图省事就把声卡的输出采样率定义为48kHz,这就造成了让所有录音师都深恶痛绝的采样率转换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留言,我会跟你讲一讲为什么会深恶痛绝。)

虽然CD的音质并没有达到人耳真正的听觉极限,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无法区分CD以及更高采样率的区别了,于是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44.1kHz的CD音质就可以成为无损音质了。

以前的存储介质容量都不大,为了储存更多的音乐同时方便传输,我们就会将体积很大的CD音频文件进行压缩,最常见的格式就是MP3,它将CD当中人耳听不到的高频以及响度很弱的声音给删除,从而达到减小文件体积的目的,与之类似的格式还有3GP、M4A、AA3、WMA等。

随着互联网以及存储介质的发展,音频文件的大小已经不重要了,于是无损压缩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常见的格式有APE、FLAC等,它们和ZIP压缩文件的原理类似,将音频文件进行压缩和封装,最终文件大小基本上只有原CD文件的一半左右。这里强调一点,我们常说的WAV格式是波形记录文件,它采用的是PCM无压缩编码,这也是WAV文件比较大,44.1kHz、16bit的WAV音频也可以看成是没有压缩过的无损音质。

由于不同的设备支持的音频压缩格式不同,所以我们经常要进行转码,每一次转码都会对音频造成一定的损失。举个例子:如果将MP3转化成无损格式,依然只能达到MP3原始文件的音质质量,这种无损也可以叫做假无损,绝大多数音乐门户网站提供的无损音乐都是这样的。

我干了很多年的录音,从几万块到几百万块的音箱我都用过,为什么很少用万元以下的音箱呢?因为万元以下级别的音箱没办法当监听音箱。我劝大家不要为了追求无损音质而在音乐门户网站充钱听音乐,没有专业训练过的耳朵是听不出真假无损的区别的,对于一般的耳朵来说320kbps比特率的MP3就已经算是最好的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