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jiu网 2017-12-27 15:56
我国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由来已久,国内也有不少从事固体废弃物进口、加工的企业。在新三板,也有部分资源回收企业主要原料依赖进口,此次禁令是否会给它们带来挑战?
禁入“洋垃圾”
早在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有关实施方案。时隔3个月,该方案正式发布后,又引起热议。被重点关注的,是将在今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的4类固体废物。
根据媒体披露的名单,4类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中,生活来源废塑料共有8种,包括铝塑复合膜、PET饮料瓶(砖)等;钒渣4种,包括冶炼钢铁产生的钒浮渣、五氧化二钒等;未经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分别有1种、11种,总计24种固体废物。
从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禁止4类固体废弃物原因基本一致——环境危害较大。
有从事钒研究的人士告诉,钒渣被禁主要是因为它属于有毒危废,如五氧化二钒为剧毒物质;另外,我国钒资源较为丰富,并不需要从国外进口,限制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也十分有限。
在禁止进口的生活来源废塑料中,铝塑复合膜名列其中。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李建明(化名)告诉新,铝塑复合膜的主要来源是牛奶包装所使用的利乐包,它是铝、塑料、纸的结合体,还含有油墨、胶合物等,处理起来复杂,环境代价相对较高。
除上述4类24种固体废物外,近日还有消息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分会已接到通知,2018年底将禁止进口“废七类”,包括废电线电缆、废电机马达,散装废五金等。有业内人士向表示,该消息属实。
对此,安泰科张芳博士表示,禁止“废七类”,主要是因为这类固废实物量很大,但纯粹的金属含量很少,价值不高。同时部分进口料夹杂严重,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国家从环保的角度,对它进行了限制。
多家龙头企业依赖进口
调查发现,在新三板,使用进口原料的资源回收企业并不少见。
目前,归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新三板企业共有65家,其中有28家主要从事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据统计,65家企业中,在公开转让说明书或年报中披露使用进口原料的企业共有8家。
其中祥云飞龙(837894)、巨东股份(834815)、万兴隆(831025)3家企业主要从事废旧金属资源回收加工;陆海环保(834562)、龙福环能(833766)、百川科技(835634)、利达股份(833329)、福泰资源(871463)5家企业主要从事废旧塑料加工利用。
从对进口材料的依赖程度来看,各企业差别明显。如百川科技的主要原料废旧PET瓶片全部源于进口,利达股份近三年进口原料的比例均超过90%,万兴隆也有超过70%的原料来源于进口。相比之下,祥云飞龙目前进口的原料已经降低到10%以下,且在进一步降低。
从企业经营的品种来看,被禁止进口的钒渣、废纺织原料对上述新三板企业并无影响,主要受影响的可能是废塑料加工企业,尤其是国内尚无稳定供应的原料品种。
比如在生活来源废塑料中,铝塑复合膜就在禁止进口之列。发现,陆海环保正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正式批文可以进口处理铝塑复合膜的企业。该公司年报显示,目前其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铝塑复合材料,上述原材料在国内没有批量的供给,尚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工业处理需求。
在李建明看来,此次禁令对废塑料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他甚至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洗牌”,部分企业如果没有其他原料代替,就很有可能熬不下去。
对于禁止“废七类”,张芳博士认为对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据介绍,禁令实际影响的实物量本身不多,折合成铜金属量更没多少,所以对中国的原料供应没有太大的冲击。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