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注意到,大部分的书架音箱都配置有专门的脚架,即使是落地式音箱也会加上专门的脚钉,为什么呢?目的是减少震动对声音的影响。
实际上,减震在整个音响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设计信号源、放大器等设备时更会加入精准的避震设计,为前级、后级、均衡器、信号源等设备专门配机架或机柜……
震动对音箱的影响
音箱最主要的振动源是自身的共振,另外还有箱壁辐射的声波,它将直接干扰喇叭的直接辐射声波,这些都会导致音质的劣化。当音量开得过大时,也会使器材受震动,影响音箱的音质。音箱的避震设计涉及到箱板的材质、箱体的尺寸、加强筋的设计、倒相管的长度、喇叭的安装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实在过于专业且复杂,我们还是从“用”的角度去了解如何减少震动。
脚钉、脚架等利用适当的介质和几何形状,将外壳与承载体的接触面减少到最小,造就一个声学高阻抗区,使产生隔离作用,将音响系统的振动“机械接地”。一个有效的避震脚钉必须在传导振动的同时,将振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散发掉。
不同材质的角锥脚钉各有固定的谐振频率、各具优缺点,使用时要加以考虑,以硬质角锥脚钉和吸震垫为例,前者除了可将器材本身的振动导出,还能把器材与外界的振动阻隔,使振动对对音质的影响得以减小;后者则可以吸收器材的振动。为取得良好的吸震效果,我们既应选择能吸收造成主要干扰频率段的吸震垫,也要对可闻频率以下的超低频(10Hz以下)予以吸收,以改善声音的清晰度。
通常,家庭影院的震动是非常“嚣张”的。重点说低音炮,低音炮在营造观影氛围、表现大动态方面不可替代,然而并不代表越劲爆越好,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首先,低音炮内部的防震设计要合理;其次使用时要找合适的放置位置、调试合适的音量;另外还要对播放环境进行适当的吸音和防震处理,如果低音过于劲爆,看电影听音乐时天花板跟着“咚!咚咚!”,影响到邻居就不好了。
震动对音源的影响
CD、DVD、蓝光播放器以及Tape(录音卡座)等设备都有机械驱动系统的旋转部分,这个旋转部分是产生机械振动的根源,所以这些设备都把旋转系统设置于机器的中心部位,用若干只避震脚支撑以克服振动影响。对唱盘或数字模拟转换线路(DAC)在受到来自内、外部的机械振动影响时,振动能量会传递到唱片或磁带上,对声频信号产生调制作用,使声音变混,增大失真及噪声。因此,这些声源设备受机械振动的影响更大。另外,声源设备运转时,不仅会有噪声,还有震动,而CD唱片中音乐信号轨迹又非常微小纤细,任何轻微的震动都会对音质产生不良的影响,轻则使音乐信号失真畸变;重则“跳槽”、“死机”。
消除机械振动对音响设备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增大整机重量、采用对称布局结构使设备保持重量平衡,取得高的稳定性。有什么避震措施呢?可将各设备分开放置在坚固稳定的机架/机柜上,各层的隔板对机械振动应具有足够的阻尼,配置必要的避震脚钉、吸震垫和压板,将设备自身的或者外来的机械振动及共振减至最低。将音响设备重迭堆放容易造成共振,是一种错误的放置形式。
震动对功放的影响
放大器内部的电源变压器等会产生机械振动,外部的声波也会引起设备的机械振动,即使这些震动是不易觉察的,但放大器(如放大器的电解电容器等)却能把这些微弱的机械震动输出为噪音,对音质产生影响,使得分析力下降、失去声音细节、透明度变差、噪声增大。我们可以用机架/机柜或者吸震垫来减轻震动。
另外,除了选购避震器材,我们还可以用茶杯、积木甚至硬币来避震。
总结:音响系统的防震固然重要,可是我们也不能为求避震盲目地将器材连升几级。玩音响是个系统的活儿,器材的选择、搭配、摆放、调试、环境处理、防震环环相扣,不可偏废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