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热线 2017-12-13 08:54
传统平衡合体男西装袖,属于美观性扁袖。它与女装中流行的美观性圆袖明显不同,而且具有隐藏技术和采用与女装配袖技术截然不同的配袖特点,使我们几十年来无法真正破解它。特别是传统配袖技术在失宠十多年后能顽强地与现代配袖技术抗衡,足以说明该技术具有长盛不衰的特点。例如,在该技术中采用提高袖山深线的方法,具有增强衣袖活动量,有利于稳定衣袖和促使衣袖旋转变形来实现衣袖“三势”造型等特点。
经过研究后得知:传统配袖技术中存在着袖型与袖窿间不易发现的层次配合这一技术要点,即:贴体袖窿配贴体袖、合体袖窿配合体袖、较合体袖窿配较合体袖,属同一层次配合;贴体袖窿配合体袖、合体袖窿配较合体袖,属跨一层次配合,改变了以往不分条件、一律提高1厘米的盲目做法。
该技术适合任何袖型,并能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现选择不同袖型作对比,将传统配袖技术介绍如下。
1、标准体男西装袖配制技术 。
标准体西装版型将包括衣身和衣袖版型,这里除了胸腰差10 厘米外,肩部的宽窄和衣袖的造型是至关紧要的数据。例如,肩宽规格· 般控制在0.3 胸围+14 厘米,袖窿AH 约占胸围的50 % ,窿距占胸围13 % ,袖窿比值在0.65 以下,属于贴体袖窿配贴体袖型。现将传统配袖法中,按袖型条件配袖要点及作图步骤介绍如下。
(1)上平线:按前、后肩点均值下3~4 厘米作上平线,属经验性简易方法,最好按袖窿比值和袖弦夹角推算袖山为宜。
(2)袖山深线:按袖型层次条件提高袖底线为袖山深线,是揭示传统配袖绝技之一。其中,贴体袖窿配贴体袖、合体袖窿配合体袖属同一层次配合,袖底线提高0 .5 厘米即可。
(3)下平线:上平线下髦袖长规格,作平行线为下平线。
(4)前袖标:按衣身袖窿上量1 / 4 袖山深作横线与前袖窿弧线的交点O 为前袖标点,最好O 点距前胸宽线0.5 厘米为宜。
(5)袖肘线:取腰竹线为袖肘线。
(6)后袖标:取背高线或1 / 3 袖山深线作后袖标横线,与前袖窿交点B 、后袖窿交点A ,直背缝时A 点下移1 厘米。
(7)前袖直线:过O 点作垂直线,与上、下平线相交。
(8)前袖弧线:上按前袖直线,肘部处按直线凹l~1.5 厘米,袖口按前袖直线(不要偏出),按图示弧线划顺前袖弧线。
(9)前偏袖缝:按前袖弧线平行放出2.5 厘米作前偏袖缝,上端C‘点比袖窿对应C点低0.3 厘米(或增宽偏袖),使为宜。
(10)大连学服装设计袖口大:先取卜平线上起翘1 厘米与前袖弧线的交点,再向内取袖口尺寸与卜起翘1 厘米相交为袖口大。
(11)袖山对档点:凡袖山吃势为5 %袖窿AH 弧长时,该内容与现代配袖法相同。其中前袖弧倾角15 : 6 ,表明男装袖的前袖容量大于女装袖为宜,其袖山吃势量也较大。
(12)袖肥大:按图示取袖山斜线1/2AH 与上平线交点,作袖肥大直线。由于袖山深线提高后,该后袖肥明显增大,这是改善衣袖功能的重要技术内容。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