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收藏 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

海峡都市报     2017-12-05 17:15

“收藏方言歌谣,可以留住乡音,记住乡愁,而古董收藏,却可以让人感受文物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近日,海都报对莆田方言民谣收藏家陈文凤进行了采访报道(详见海都报11月13日P06版),陈文凤还向海都记者透露了他的另外一个爱好,那就是古董收藏,他希望通过海都报可以跟更多古董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

受父亲影响爱上古董收藏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陈文凤家中,陈文凤正在认真整理自己收藏的一件件藏品。陈文凤告诉记者,由于这边是租住的房子,所以自己收藏的藏品他一直是封存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整理一次。他对古董收藏的爱好,源于父亲陈银祥的影响。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便是圈内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常常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人到他们家请教。他自己也渐渐对古董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常常向父亲请教古董收藏的知识,业余时间他也会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有的时候还会跟听村里的老人介绍各个朝代的历史故事。“父亲曾告诉我,要在古董收藏圈里有一席之地,那就要多积累,多多学习古董收藏的专业知识,对每个朝代的工艺特点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分析出每个朝代藏品应有的特征。”陈文凤说道。

曾花多个月工资买到假货

“90年代那会在古董收藏圈里一直流行一个词,那就是‘捡漏’,所谓‘捡漏’就是淘到宝的意思。”陈文凤向记者介绍,在古董收藏行当里,有相当一部分收藏爱好者在逛古董地摊及古董市场时,都会抱着“捡漏”的心态,因为地摊上的藏品林林总总,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是看不出哪件是珍品,哪件是仿品,为此很大一部分人容易在市场上淘到假货,而他便有多次这样的经历,还为此交上了昂贵的“学费”。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古董地摊上看见一个古玩,在古玩店老板的介绍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将这件古董买了下来,当时花了几百块钱,是他好几个月的工资。

“其实快乐收藏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收藏了多少古董藏品,收藏人只是作为临时的‘看管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将藏品拿出来办展,让更多的人接触古董感受文物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陈文凤告诉记者,他已有20多年的藏龄,除去买到的仿品,他的藏品也达上百件,其中有不少藏品上过一些大型的鉴宝节目,并得到了现场专家的认可,包括清代的税票、清代的陶塑“和合二仙”等。但其实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在收藏中的一个过程,因为在收藏过程中,他拥有了自己喜欢的文物艺术品,而且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这让他感到很快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