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发展守护碧水蓝天

安徽日报     2017-11-30 15:15

  秸秆回收利用效益倍增、“猪沼菜”循环发展无污染、蒸汽冷凝成热水养热带鱼、“泵站串塘”收集空闲水旱时不再愁……如今在滁州市各地,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逐渐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守护一方碧水蓝天绿地,美丽城乡渐行渐近。

  绿色种养 和谐共生环境美

  走进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小岗村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不见污水、粪便横流,没有刺鼻的臭味,只有花园式的厂区和氧化塔、干湿分离机、污水处理站、自动喂料、温控机、镂空板等先进设施和设备。“污水通过地下管道直接进入处理站,处理后可循环利用,粪便高温发酵后可做有机肥料。”小岗宝迪公司总经理张守石正在为村里的养猪户讲解生态养殖技术。据悉,公司将猪仔提供给村里29户村民,按照一定规范和流程分散养殖,长成后由公司统一回收销售,每头猪可带给农户150元以上的纯利润。 “我们一家一户都建了猪粪池,发展沼气,还要保证通气降温保暖等设备齐全。搞现代农业就得讲究科学,讲究生态环保。 ”小岗村民周术之养了500头猪,每年起码有好几万元的纯收入。

  在位于来安县张山乡的大禹家庭农场,只见地面干净、圈舍整齐,膘肥体壮的大黑猪在运动场上奔跑撒欢,丝毫闻不到难闻的猪粪味。而在养猪场周围,有机蔬菜园里也是一片好风光,红的辣椒、绿的黄瓜、紫的茄子挂满枝头,煞是可爱。农场主蔡建禹指着猪圈旁边六组黄色的大罐子介绍说:“这些沼气设备是我们农场去年新上的宝贝,有了它们,粪水变废为宝,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品质更好、环保绿色,比普通蔬菜贵30%,供不应求。 ”据了解,有了沼气设备,猪粪从涵管直接排入发酵池,经发酵后,沼气自动压入储气罐,用来做饭、发电,沼液则自动流入废液池,代替复合肥料,用于农场200亩蔬菜基地,光是化肥一项,每年就节省了近40000元。作为皖东及南京等地的“菜篮子”,来安县近几年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行农村环卫市场化改革,建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建沼气池,采取稻虾共养、稻鸭共养等种养共作模式,采用“猪-沼-菜”循环利用模式的农场达到18家,青山绿水和 “金山银山”又重新回到了群众身边。

  在全椒大墅镇,农村面源污染中最突出的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该镇对在水源保护区等禁养区范围内的22家生猪规模养殖户分别实行拆除、关停、勒令停业等,还出台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划定方案,要求养殖户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手续,保证粪便排放经过处理,让畜禽养殖不再“脏臭”。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增效益

  在定远县中盐东兴盐化公司,记者站在盐产品生产现场远远望去,发现有大大小小几十块水面,有的上面还架有大棚,覆盖了薄膜。走近看发现水里面竟满是奔腾欢闹的热带鱼——罗非鱼。水面四周,通过管道正往塘里流淌着温水。 “我们生产盐产品形成大量的蒸汽,通过冷凝降温,排出的水大约在40度左右,再通过管道排进鱼塘,温度在15度至35度左右。正好适合养殖热带鱼,既实现水循环利用,又增加了企业效益。”公司副总经理刘峰介绍说,公司每年生产销售热带鱼100万斤、鱼苗200万尾,年产值1000多万元。此外,公司还围绕制盐工艺废水供需突出特点,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对盐硝生产线冷凝水实施回收,利用其热效高优点回收锅炉作二次用水,有效提高热能循环利用效率,全年可节约原煤3万吨;对设备冷却水回收改造,实施储水灌回收池,实现循环水系统,对设备提供冷却水,全年可节约新鲜水23万立方米。

  记者随后来到凤阳县富春紫光污水处理公司,这里不仅采用先进设备日处理污水5万吨,使得排放达到一级标准,而且新增了一套污泥干化设备,工艺为污泥加钙稳定干化+卫生填埋,产生的污泥干化后作为凤阳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利用。“我们还对中水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城市绿化、洒水、降温,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这正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公司总经理吴成泰说。

  全柴集团是全椒县的支柱企业,全椒县环保部门主动上门,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借力科技支撑,拓展绿色发展空间。 “今年我们投资了一个乳化液深度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水质达到50毫克每升,标准已经大于一级排放标准,通过公司水网改造,全部使用循环水,换算一下,每年可以节约100多万元。 ”全柴集团安全部负责人戈戎说。

  变废为宝 “吃干榨净”好处多

  每年一到夏收秋收季节,如何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秸秆,让乡村干部和农民都很犯难。在明光市安徽嘉农农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这些难以处理的秸秆经过机器“嚼碎”碾压,采用无甲醛的MDI胶粘剂经过高温高压后变成一块块零污染又具有高附加值的环保板材。企业负责人郑守敏介绍说,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一点污染排放,不用一滴水、不烧一块煤,完全是零排放。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和板材砂光过程中的粉尘都被收集起来送往锅炉焚烧,而锅炉烟囱的余热也被用来烘干秸秆,做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据悉,企业规划设计投产4条生产线,目前已有一条生产线投产,每天需要100多吨的秸秆才能满足生产,主要来源于明光市潘村、女山湖等周边农村。 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消耗秸秆约在15万吨左右。

  同样,在位于南谯区的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经过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成套设备加工后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高纯度可燃气体、碳化物和无毒无残留的环保杀虫剂。据昌信公司总经理哈云介绍,这种可燃性气体可替代工业锅炉所使用的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用来加热导热油或制成热蒸汽,其成本比天然气便宜,排放比煤炭环保,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处理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此外,加工残留下的废液、废渣可用于冶金行业的保温材料、吸附甲醛的活性炭和干燥剂等。废水池里的废液又叫木醋液,可灌装加工成无毒无残留的高效杀虫剂,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一吨农林废弃物可生产价值600多元的热蒸汽,产生的碳化物价值在400元左右,木醋液的市场推广开来后有望达到500元左右的产值,真正做到生物质资源‘吃干榨尽’。”哈云说,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求大踏步前进。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用秸秆发电的生物质新能源电厂也在滁州市不断涌现。

  除了企业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在定远县广大农村田野里,平时大量白白流淌浪费掉的“闲水”如今也被收集起来,在干旱季节派上了大用场。在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远县张桥镇北姚村南册桥和朱圩“泵站串塘”现场,记者看到两座电灌站将周边15个村民组的13口当家塘串联起来,平时备水用时不缺,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了周边5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需求。目前,定远县“泵站串塘”项目已建成近200处,全县岗岭缺水地区30万亩农田能得到灌溉保障。 “个人筹资占三分之一、财政奖补占三分之二,后期的经营权、收益权归个人投资人,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很多村民看到好处后主动要求电灌站把管道延伸到自家地里。 ”南册桥电灌站投资人之一张松告诉记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