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17-11-28 17:18
几年来,共享经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共享汽车开始,至共享自行车、共享雨伞,直至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的风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刮越烈,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刮到哪个领域?
而在仪器仪表行业,关于共享仪器的新闻也频见于报端、电视,一时成为了仪器仪表业界的热点话题。
工作人员巡查研究粒子对撞的大型仪器设备。
那么,什么是共享仪器?它是如何发端的呢?估计许多业界人士也未必清楚。另外,重要的是,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想必许多业界人士也没有深入思考这其中的危机和机遇。
要说共享仪器的出现,不得不说到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一纸明文,即《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它要求拥有大型科研设施和仪器的机构要向社会开放,让“外人”也能使用上这些科研设施和仪器,一方面减少重复建设和购置,节省国家财政资金;另一方面,这些科研设施和仪器大多是国家财政拨款购买的,因此也是公共的科技资源,应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
《意见》下发的这3年多来,教育部和中科院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教育部多年前便设立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目前中科院、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都建立了仪器共享管理或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各省市(区)也积极响应,如江西、江苏、四川、云南等省市建立的区域性共享平台也越来越多,开放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比如四川省,自2017年1月初开放共享仪器服务平台以来,目前平台已聚集了15个大类、1300余台套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180余名仪器服务专家,能为社会提供近万个指标的检测服务。
仪器对科学研究来说必不可少,可以说是科学创新的拐杖。
本专题将深入探讨《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近4年来,其推行落实的情况如何,已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其对仪器行业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知道,当共享汽车,滴滴与优步开上街头,打破了人们原来出行的状况,一方面便利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却影响了出租车公司及司机的“生计”;而当摩拜、小黄车、小蓝车等共享单车,大量堆放在街头时,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难,但也减少了个人和家庭去拥有自己的单车的意愿。
那么,当共享仪器充分推行时,虽方便科研机构和人员使用仪器的便捷,但会不会减少了仪器的购买呢?如果真是这样,哪些厂商受到的打击将最大,哪些厂商甚至面临淘汰呢?而那些厂商能够存活下来,又凭靠什么获胜呢?
但情况并非如此悲观,我们通过初步考察,已发现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已经与共享仪器服务平台合作,“包揽”该平台所有的仪器仪表的检修业务,营业额或在上亿元。这充分说明,无心插柳柳成阴,只有创新精神,总能在新的情势下,找到新的突破点。一句老话:事情在人,不在事。
科技工作者正在操作仪器设备。
笔者又联想到,阿里爸爸马云面对网上购物平台挤垮实体店的质疑同,他曾说过,真实的情况是你问那些生意人,昨天生意难做,今天生意也难做,明天生意还是难做——生意没有一天好做过,不管网上购物平台是否出现。
因此,不管共享仪器这种新生事物出现与否,仪器厂商还是面临外部的竞争压力,厂商唯一能做的是提升自我的研发创新、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