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铟产业发展现状及供需分析

博思数据     2017-11-27 10:34

  铟是银白色并略带淡蓝色的金属 ,质地非常软,能用指甲刻痕。铟的可塑性强,有延展性,可压成片。金属铟主要用于制造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

  铟在地壳中的分布量比较小,又很分散。它的富矿还没有发现过,只是在锌和其他一些金属矿中作为杂质存在,因此它被列入稀有金属。

  已知铟矿物有硫铟铜矿(CuInS2)、硫铟铁矿(FeInS4)和水铟矿等。铟主要呈类质同象存在于铁闪锌矿、赤铁矿、方铅矿以及其他多金属硫化物矿石中。此外,锡石、黑钨矿、普通角闪石中也含铟。工业上,铟的主要来源为闪锌矿(含铟0.0001~0.1%),在铅锌矿冶炼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回收,锡冶炼也回收铟。

  铟属于稀散金属,是稀缺资源。全球预估铟储量仅5万吨,其中可开采的占50%。由于未发现独立铟矿,工业通过提纯废锌、废锡的方法生产金属铟,回收率约为50-60%,这样,真正能得到的铟只有1.5-1.6万吨。

  铟产业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铟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在电子、电信、光电、国防、通讯等领域具有战略地位。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平板显示行业的高速增长,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全球铟的供应主要包括:原生铟和再生铟。原生铟的生产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加拿大和日本,再生铟主要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局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原生铟产量为770吨,较2012年下降1.53%;当中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原生铟供给国,2013年中国原生铟产量为410吨,产量同比增长1.23%,占同期全球总产量的53.2%。

  2007-2013年全球及中国原生铟产量走势图:吨,%

2007-2013年全球及中国原生铟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USGS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铟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在再生铟的生产方面:近年来全球再生铟产量保持在600吨以上,2013年全球再生铟产量约为678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51%。

  2007-2013年再生铟产量统计图

2007-2013年再生铟产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USGS

  就目前来说,铟广泛应用于导体、半导体、低熔点合金、光纤通讯、原子能、防腐以及其他工业。基于铟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铟的主要用途如表所示。

  铟在各领域的应用所占比例

应用领域

所占比例

ITO靶材

79%

焊料合金

8%

电子合金与半导体元件

8%

光伏电池、高速传感器

2%

科学研究及其他

4%

  资料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年我国铟产量为410吨,出口量为1.92吨,进口量为107.19吨,依次推算国内铟表观消费量为515.27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5%。

  2009-2014年中国铟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吨)

年份

产量

出口

进口

表观消费量

2009年

280

48.53

12.06

243.53

2010年

340

125.98

9.22

223.24

2011年

380

106.3

7.32

281.02

2012年

405

4.6

30.9

431.3

2013年

410

1.92

107.19

515.27

2014年*

416

2.50

110.5

524.0

  注: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出口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铟的用途:

  铟锭因其光渗透性和导电性强,主要用于生产ITO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这一用途是铟锭的主要消费领域,占全球铟消费量的70%。

  其次的几个消费领域分别是:电子半导体领域,占全球消费量的12%;焊料和合金领域占12%;研究行业占6%。另,因为其较软的性质在某些需填充金属的行业上也用于压缝。如:较高温度下的真空缝隙填充材料。

  医学上,肝、脾、骨髓扫描用铟胶体。脑、肾扫描用铟-DTPA。肺扫描用铟-Fe(OH)3颗粒。胎盘扫描用铟-Fe-抗坏血酸。肝血池扫描用铟输送铁蛋白。

  镓和铟合金合成液态金属,形成一种固溶合金,在室温下就可以成为液态,表面张力为每米500毫牛顿。这意味着,在不受外力情况下,当这种合金被放在平坦桌面上时会保持一个几乎完美的圆球不变。当通过少量电流刺激后,球体表面张力会降低,金属会在桌面上伸展。如果电荷从负转正,液态金属就会重新成为球状。更改电压大小还可以调整金属表面张力和金属块粘度,从而令其变为不同结构。这项研究还可以用于帮助修复人类切断的神经,以避免长期残疾。研究人员宣称,该突破有助于建造更好的电路、自我修复式结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