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市场虽火热 囤货仍需谨慎

农药招商     2017-11-20 09:36

  对于2017年来说,“环保”无疑是最热的词汇,本应淡季的农药市场变的异常热闹。在中央四次环保督查、“26+2”城市系列整顿活动、攻坚行动以及各地方环保举措压力下,农药原材料储备提前启动,原药现货为王,价格一路飙升。

  以杀虫剂原药为例,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0.25%,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加之各地陆续公布错峰生产方案,农药圈的恐慌情绪在不断加剧。从询单到扫货,从主抓到统抢,市场发展略偏极端,出现“大癫狂”的局面。在环保高压下,价格的高涨是大势所趋,但潜在风险仍然存在的,在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冷静的思考,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

  认清当下“火热”市场

  从发布的价格指数曲线可以看出,自2014年起,原药市场进入“寒冬期”,销售竞争激烈,价格跌跌不休,大部分原药厂家和贸易商咬牙硬撑。经过两年的洗牌,加上环保的助力,2017年春季市场原药价格顺利上涨至2014年指数水平,此时的原材料成本和利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随后市场结束较早,价格出现回调,但当迎来传统淡季时,价格却出现异常上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环保持续高压,导致整体化工行业减产限产;终端制剂消化较好,各环节原药库存低位;出口形势良好,国外大单、长单增加;国内淡季停车检修和环保督查下的整改遭遇制剂厂家采购的提前启动;行情的复苏带动了贸易行业的发展。

  环保效应让处于淡季的农药市场热闹非凡,使得制剂厂家急切的采购心理与原药厂家谨慎的接单态度的矛盾日益显著。一方面,除正常的主打产品备货外,部分企业存在从众和买涨的心理,导致淡季市场需求剧增;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及停车整改,原药厂家不敢轻易接单,顾虑后期成本和交货期问题。在此矛盾背景下,原药产品过“热”,制剂厂家逐渐提高对预期价格的认可。在环保高压下,为保证生产的供应稳定,这种认可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针对所有品种。其中,在部分品种上,个别原药厂家和贸易商有意提高预期价格,趁机高价走货;还有一部分品种,原药厂家接单后处于被动局面,如原材料供应、价格变化、生产变动等不确定因素,易产生后期纷争,而贸易商更是如此,谨慎接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