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南京|大钟亭:每个有故事的城都有这么一座钟

千寻生活     2017-11-09 14:05

 

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闻名世界,六朝古都的南京也曾有钟鼓楼。
南京的鼓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600多年来一直是南京的地标建筑。
与鼓楼同期建造的钟楼,也一度是南京的地标建筑。
△大钟亭
岁月流逝,鼓楼依旧矗立在南京城,并且衍生出一长串与之相关的地名。但是钟楼在哪里呢?难道不是位于鼓楼广场东北角大钟亭路一号的大钟亭吗?
还真不是。
大钟亭就是大钟亭,不是钟楼。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南京建造了钟楼和鼓楼。之后的洪武十七年(1384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西安和北京也先后修建了钟楼鼓楼。因为种种原因,明朝后来并没有迁都西安而是迁都到了北京。但西安、北京的钟鼓楼都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眼下的南京,鼓楼还在,可是钟楼呢?鼓楼东北方向不远处的"大钟亭",其实并不是钟楼。
△1923年大钟亭
大钟亭位于中央路东侧,距离鼓楼的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多米。资料记载,大钟亭高14.5米,周围有6根铁质亭柱,其中4根对铸"金陵机器局造"和"江宁布政使许建"铭文。柱上悬六角交叉铁梁,巨钟就悬挂其下。大钟用紫铜铸成,高3.56米,口径2.3米,重约2万3千公斤。顶部一周装饰有莲瓣纹,提梁上有云纹和波浪纹,钟上铭文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九月吉日铸"。
大钟亭内的巨钟是我国现存著名的明代巨钟之一,据记载,它的声音洪亮深远,能传数里之外。如今,这里早就被辟为一处公园,环境幽雅精致,钟声却不再响起。
大钟亭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仔细推算起来,比鼓楼小整整507岁。钟亭铁柱上的铭文"江宁布政使许建"正是大钟亭的身世写照。
铭文中的"许"指的是光绪年间的江宁布政使许振祎。
△六百多岁的钟
古亭晨钟
"五百载山土尘钟,物久传讹,竟作景阳遗器考;四万斛江楼悬置,我来好事,要闻建业暮天声。"
这是许振祎复建钟亭时写的楹联。
许振祎是江西奉新(今奉新县高安市北)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与曾国藩为师生关系,在曾国藩幕府做事,深得曾国藩信赖,直到1869年朝廷有重用才离开曾幕府。
许振祎在曾国藩幕府共有十六年,几乎历经了太平天国战争的整个过程,对南京遭受的巨大破坏深有感触。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十六年(1890年)任江宁布政使期间,积极致力于恢复重建本地的名胜古迹。其中"起卧钟,建钟亭"就是一例。陈作霖《炳烛里谈》记载,说许振祎"用西洋机器引而植之,作大亭以悬焉。"
△许振祎
关于这口巨钟,民间还有一个惊悚的传说。明初朱元璋命康茂才铸钟,钟久铸不成,眼看最后的限期将到,康茂才的三个女儿为使父亲免遭杀身之祸,毅然跃入沸腾的熔液之中。顿时火焰万丈,铜液凝固,大钟终于铸成。
人们为纪念她们的孝心建了三姑庙,据说清乾隆帝七次下江南,其中三次来到鼓楼广场东北侧的大钟亭,并亲自提笔御书"三姑殿"三个大字匾额,悬挂于殿前门头上。
原来老鼓楼的居民对这个三姑殿还有印象,据说楼高两层,三开间硬山顶望砖蝴蝶瓦,梁架上鱼龙梁头栩栩如生,陈列有三姑舍身饲炉铸钟的壁画故事,一直保存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姑庙后来被拆除,只留下这座被列为新评《金陵四十景》之首"古亭晨钟"的大钟亭和一段久远的民间传说。
△1923年时的鼓楼大钟亭
钟楼在哪里?
既然钟亭并非原来的钟楼,那钟楼到底在哪儿?
明代洪武年间纂修的《洪武京城图志》清楚记载了鼓楼的位置,"鼓楼在今北城兵马司东南,俗名为黄泥冈",还给出了钟楼的相对位置,"钟楼在鼓楼西"。图志所附的《楼馆图》清楚地展示,钟楼在鼓楼以西,钟楼有两层,每层都开有一个门洞;鼓楼也有两层,一层开有三个门洞,二层则是阁楼。
钟楼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建后,先后于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正统五年(1440年)十二月、正统七年(1442年)七月三次重修。《南都察院志》记载,最初钟楼内仅有一口悬鸣钟,后来楼前又添立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距离钟楼不远的府军后卫岗又铸了一口卧钟。
△明朝时钟鼓楼在南京的位置
钟楼鼓楼建好之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明代一度实行晨暮撞击钟鼓的条例,并有钟鸣漏尽,城门关闭、禁夜不许街上行人等规定,违者要受惩处。明初建成的钟楼和鼓楼,到了明末已经严重损毁。清康熙年间,象征前朝威严的钟楼终于倒塌。
相比钟楼,鼓楼的命运则好得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至南京,登上鼓楼观景,并谕旨告诫南京地方官员清廉秉公。次年,两江总督命人将康熙"御诫"刻在碑上,安置在鼓楼。因为安放御碑,鼓楼一度改名为碑楼,但南京民间一直习惯称其为鼓楼。也许是托了御碑福,在后来的岁月里,鼓楼一直得到保护,并被多次修缮。
钟楼自康熙年间倒塌之后,渐渐湮灭不为人知。
上世纪70年代,在南京大学北园的一次考古活动中,无意中发现了钟楼的遗迹。这次考古的主题,是发掘东晋大墓,墓顶上有一个重达5吨的明代大石柱础。这里位于鼓楼以西,且距离鼓楼仅有百余米,主持这次发掘的蒋赞初等人分析,这根石柱础应是明代钟楼遗迹,并判断这里就是明代钟楼旧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