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食品暗藏“咸”机

晋城新闻网     2017-11-08 17:06

冬季是每年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而高盐饮食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专家提醒,生活中“减盐”饮食除了注意看得见的,更要当心“藏起来”的盐,避免长期过度摄入诱发疾病。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食盐摄入量为成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不超过5克。6克的摄入量就大致相当于盛满一啤酒瓶盖。

为了降低盐的摄入量,一日三餐“减盐”必不可少。专家建议,在超市

购买食品时要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

与看得见的相比,“藏起来”的盐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体。专家特别提醒,在烹饪中要关注调味品,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和调料包这类调味品的钠盐含量较高,应尽可能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用量。使用混合调味包时只洒一点点即可,不将整包用完。

此外,方便面、挂面、面包、速冻食品等方便食品,以及五香瓜子、话梅、果脯、薯条等一些零食里也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有些食品吃起来甚至感觉不到盐的特别存在。这就需要大家特别留心,少使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