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一直是我的最爱,不仅因为它美味可口、烹饪工艺简单,更因为它承载了我的童年,承载了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 在童年的记忆里,吃面条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的家乡在鄂西南山区,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那时候家穷,不能经常拿钱去买面条。想吃面条的话,得拿着麦子去离家很远的地方跟面条加工厂兑换。母亲知道我爱吃面条,即便收成不好,也总要省下点麦子,为我预备些面条。好多次跟母亲一起行走在曲折的山道上,看她被背篓里的麦子压得直不起腰,我总盼望着自己赶快长大,为母亲分担一些。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家的条件稍好些,母亲常常拿着鸡蛋去小卖部换面条。她每天早早起来,简单得梳洗一下,便着手为我准备早餐。她做的面条,爽滑劲道,至今让我回味。母亲做面条时,喜欢先炒作料,后煮面条。待面条煮得七八分熟时,她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料和青菜倒进去,时不时她也为我煎一个鸡蛋饼,说要加强营养。面条即将开锅了,她便朝着里屋唤着我的乳名,说:“快起来呀,别睡了,要迟到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在故意吓我,但听到她的催促我还是会快快起床。待我穿衣、梳洗完毕,面条的温度刚好容我狼吞虎咽一番。我吃面条的时候,她又忙着削铅笔,收拾我的课本和作业。待我离开她的视线,她又得准备早饭、牲口的早食,还要为一天的劳作做好准备。 那时候,母亲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包面条的纸给我做草稿本。她把包装纸抻得匀匀整整,剪得整整齐齐,又用针线缝得细细密密。临往我书包里放的时候,她还得嘱咐我:“节约着写,写完了带回来妈妈要做鞋样。”那时候在学校写着母亲自制的草稿本,就感觉母亲陪着自己读书一样,心里感觉特别温暖。我打草稿的时候也特别仔细,先用铅笔轻轻地写一遍,然后再用圆珠笔写,一本草稿用完之后,都感觉厚了好多。 现在儿子已经长大,和我的另一半相约西北油田,成立了新的家庭。每天早上起来,匆忙地洗漱完毕,我便走进厨房,学着母亲的样子,亲手为忙于梳妆打扮的她准备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看她吃得有滋有味,我的心里顿时生出一种十足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愿这份幸福感和成就感,能和我的思念一起,通过白云信差邮寄到母亲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