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渗透5年 两岸拍卖行的圈地计划成功了吗

新浪     2017-11-01 17:27

 从2012年以来,国内乃至全球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调整状态当中。面对市场的困境和不确定性,各大拍卖行亦使出浑身解数予以应对。从主动缩小拍卖规模到降低标的起拍价,从加大征集力度到专场设置愈加精耕细作,从拍卖品类及地域拓展到营销策略的适时而变,以往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其中,拍卖行在不同地域的业务拓展很大程度上搅动了原有的区域市场生态。

  在区域拓展方面,国际艺术品拍卖巨头苏富比(微博)与佳士得依然走在前列,两者不仅早已在香港市场落地生根,同时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发掘。佳士得2005年便以商标授权的方式与北京永乐拍卖公司合作,借此了解中国市场的深浅,并拓展其品牌影响力。而到2013年,佳士得在上海成立独资拍卖公司,拉开了直接开拓内地市场的序幕。

与苏富比、佳士得“向里走”相呼应的是,部分具有实力的内地拍卖公司也在2012年后向外开疆拓土,而香港便是“国际化”的第一站。“向外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方便征集拍品以及与客户往来和交易;同时,也与2012年刮起的“查税风波”对文物回流形成的障碍有关。带着些许不确定性,中国嘉德在2012年首先入驻香港市场完成拍卖首秀,保利紧随其后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国内两大拍卖旗手开始以香港市场为跳板进行国际化市场的探索。

在变幻难测的市场环境中,国内外拍卖行共同选择了拓展新市场来打开局面,然而5年后,“向里走”的国际拍卖行与“向外走”的内地拍卖行间似乎表现出不同的处境。进军内地市场佳士得和苏富比,由于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仍处于适应和调整阶段。与之相对的,国内拍卖行在香港可谓是“顺风顺水”,同在2017年10月于香港举行了五周年庆典拍卖的保利香港和中国嘉德(香港),分别刷新了单季拍卖成交额新高。

  五年的时间里,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一直处在相互“打入内部”的努力中,双方是否“搞定”对方,尚需要时间的验证。不过新市场的拓展和经营历来是一场持久战,能够不断调整原有经营方式,适应新市场需求,同时打造一支强有力团队的佼佼者才有可能笑到最后。那么在开拓新市场的5年时间里,各家拍卖行都进行了哪些调整?其收获和失落又是哪些?对于市场的未来,他们还有哪些期许?……这些话题或许将对两地拍卖市场的未来生态形成深远的影响。

  内地公司在香港,风险与机遇哪个更大?

  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香港的优势有目共睹:不论从地理位置、法律制度、税务制度、商业环境、政府法规甚至是金融服务方面,香港都是亚洲邻近国家无法取代的。加之世界两大拍卖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数十年的经营,以及近几年来逐渐完善的博览会、画廊与艺术金融市场生态,都令香港成为辐射全亚洲,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不过,在香港做拍卖也并非没有风险。在嘉德和保利入驻香港以前,国内数家拍卖企业都曾在香港尝试过拍卖,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坚持下来。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匡时当年暂停香港的拍卖业务,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适应香港人的思维模式,与其文化背景不融合;其次,匡时侧重于中国书画,且征集主要来自大陆,由于内地对艺术品出境的管制,不得不停止香港的拍卖;第三,香港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几乎是大陆的3到4倍,拍卖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就没有利润。”可见,高成本的投入正是香港市场的调节机制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