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2017-10-20 12:00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由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香港美术家联合会、香港中国画学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画院、深圳中国画学会协办的“水墨双城─第七届深港水墨交流展”暨首届“深港美术交流展香港巡展”,昨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展出逾一百三十位画家的一百五十幅作品。艺术家们以“都市水墨”为主题,展现香港、深圳城市发展变迁。展期至本月二十五日。
体验城市发展进程
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朱挺、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艺育菁英基金会主席方黄吉雯、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宇、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钱强、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董小明、《紫荆》杂誌社社长杨勇、全球水墨大展策展人郭浩满、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伯林、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台长冉多文、香港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执行主席刘伟忠、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王秋童、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艺术处长张晋文和艺术处调研员刘冬及外事处副处长朱震、深圳画院院长徐章、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深圳画院副院长杨晓洋、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发展总监刘慧宁等主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开幕剪綵。
写实抽象技法多样
董小明指出:“香港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地处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前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现代水墨运动,使香港水墨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现代转型的歷程中具有先行的意义。九十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深圳,画家以其特有的文化意识,率先提出和实践了城市山水画和都市水墨这一中国画当代革新的课题。近二十年来,深港两地艺术家始终携手共创,为水墨画发展开闢全新的创作母题,创造新的水墨艺术语言。”
董小明续称:“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水墨寄託归隐山水的情绪,然而伴随时代发展,身处高度城市化的当下,艺术家势必会以中国水墨书写当代都市,从而形成‘都市水墨’的革新。”其展出作品《昇腾》及《维港晨雾》即是对改革开放后深圳和香港城市发展进程的回应。
此次展览最为突出的亮点,一是以“都市.家园”为主题,以提名方式邀请六十馀位深圳、香港水墨艺术家创作水墨画新作,二是今年七月在深圳画院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深港美术交流展”赴港巡展作品,选取深港两地作者近年创作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作品。两部分作品这次同场展出,共一百五十件。画展策展人、香港水墨画家王秋童希望通过面对面、手握手的交流,打造一个具有南方特色的新水墨画展,“都市水墨是新开创的画种,我本人亦于一九八七年起开始探索这一课题。”
杨晓洋亦认为,今次画展为深港美术交流成果的展示,两地画家或描绘家居生活、或书写自然风光、或展现城市建设景象,素材不一而足,却都在潜心探索“都市水墨”的更多可能性。他这次以写实、抽象两种手法分别绘製《东方威尼斯─大澳渔村》及《迷城系列之三》。此外,深圳画家诸彪则以画作《香港会展中心一侧工地》表现香港工地景况。
香港参展画家司徒乃钟作品《雨荷系列之(十五)》虽非城市景致,却以泼墨、大写意等多种技法,另闢蹊径诠释夜晚荷花婀娜;本地另一位画家沈平作品《港岛之晨》和《霞光中的香港维多利亚港》,画中维港沐浴一片晨曦当中,处处洋溢温暖,酝酿希冀。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