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时报网 2017-10-19 14:57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侧记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视察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三年多来,山东省农科院始终坚持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启动实施了全国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为山东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个农业大省的呼唤:“走在前列”需要科技支撑
山东省是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农产品出口额、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居全国前列。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
长期以来,尽管山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也面临围绕农业重大问题集中力量、持久攻关、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的能力不强,创新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
而这些正是山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试图重点解决的问题。2015年8月,连同山东省省长在内的四位省政府领导对该院呈报的《关于启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请示》作出批示。同年12月31日,山东省政府第69次常委会研究同意实施该工程。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首个省级层面的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新鲜出炉。
记者了解到,“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聚焦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和农民关切的难点热点科技问题。重点开展农业生物资源收集保存与共享利用、农业资源环境与质量安全长期定位监测、动植物重大疫病监测、农业检测和数据分析共享平台等农业科技基础性、长期性、公益性科研工作,并重点围绕生物种业、作物栽培与种植制度、农业智能装备、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作物灾害防控、畜禽健康养殖、畜禽疫病防控、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十大领域,瞄准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以着力突破制约农业产业转调升级的重大科技问题。
为保证上述目标实现,该工程将“改革”精神融入其中。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周林向记者表示,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改革了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建立起新型协同创新机制,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科研协同创新团队,打破单兵作战和单项技术创新的模式,实现农科教紧密结合、产学研相互衔接。据介绍,在创新工程启动伊始,就吸纳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2所国家级科研单位、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18个省内地市分院、15家企业、20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31个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了大协作、大联合的创新格局。
此外,以激发科研人积极性为目的的改革动作在创新工程里得到体现。创新工程改变传统以论文、成果为主要考评指标的做法,建立起分类考评体系,突出对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和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使科研人员不用再整天忙于“写本子、跑项目、要经费”,而是“找问题、建团队、搞创新”。
记者了解到,早在工程立项之初,山东省农科院“增强科技有效供给,高效服务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想法便得到了院士、专家的认可。
事实证明,随着全国首个省级农业科创工程的实施,正推动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加快提质增效,不断创造新的“山东经验”。
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技术培育新动能
这个秋天,济南市崔寨镇村民张波不用再为西红柿害虫防治而头疼,因为他的棚里用上了天敌防治技术。
以前,菜农靠打化学农药对付最严重的害虫白粉虱,但越来越多的农药不仅“锻炼出”白粉虱的耐药性,而且容易导致蔬菜药残超标。现在,山东省农科院的一张小卡片解决了所有问题。
这并不是普通的卡片,“小卡片上粘着丽蚜小蜂的‘黑蛹’,丽蚜小蜂可以从卡片上钻出来,主动的去寻找粉虱,并将卵产在白粉虱若虫体内,从而将粉虱杀死。而且近年来,该院组建了国内技术领先的“天敌与授粉昆虫研发中心”,已攻克多项工厂化繁育技术“瓶颈”。
互联网+农业,架起通往智慧农业的桥梁。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海带幼苗对日光敏感,光照强度成为决定其育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多年来,山东威海长青海洋科技公司技术员老吴沿用着传统的光强监测方式,以自己的感官经验判断为主。转折点出现在遇到山东省农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专家给量身定做了一套海带育苗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现在,老吴只需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或者通过墙上的显示大屏,即可掌握育苗车间内每日光照强度的实时变化情况。即使出差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了解最新的数据,并能查看现场视频。当遇有光照异常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育苗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受益的何止是老吴?装上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大棚里的蔬菜就会说话了,湿度低了,温度高了,缺氮、磷、钾了;无论你身在何处,点击鼠标或者手机,千里之外的大棚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刷一下二维码,蔬菜水果的从大棚到餐桌的“前世今生”全知道……这不是想象的一幕,而是正在山东德州龙腾蔬菜种植合作社发生的事情。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