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会“呼吸”和“说话”,你能从这些新奇的玻璃艺术品中感受到什么?

上观新闻     2017-09-29 09:51

  一组由玻璃为主要材质呈现的艺术品,和平时所见的玻璃完全不一样。

  说到玻璃这个词,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印象是什么?坚硬、锐利,或是透明、平淡无奇?在艺术家手中,玻璃不仅会“呼吸”,还会“说话”,它以独有的方式被呈现出来,激发人们的思想和共鸣。今天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开幕的《如是我闻》郑闻卿个展上,一些十分独特的玻璃材质艺术品,展现出玻璃这种司空见惯的材料不同寻常的特质。

  玻璃拉丝艺术品,不时振动发出声响

  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家郑闻卿女士近期的思考与研究,即围绕线性玻璃在“动态”下与声音和光的对话,以玻璃作为媒材,介入装置艺术的创作,展开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郑闻卿自己比较喜爱的展品,是一组名为《曼陀罗》的艺术品。在这组作品中,艺术家以玻璃拉丝和机械装置组合的形式,用钴蓝、海蓝和烟灰三种颜色组成曼陀罗的三层花瓣,并通过机械装置令其以一定的频率慢慢张开,又缓缓闭合,如此循环。曼陀罗“花心”的深处,则是由一组长长的玻璃拉丝围成的“隧道”,与之静静对视时,“隧道”似乎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上下图分别为开、合状态下的《曼陀罗》,其花瓣部分均为玻璃拉丝

  郑闻卿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曼陀罗被认为是象征生命和爱情的花朵,也有“地狱之花”的寓意,这个意向本身和复杂、永恒相关。《曼陀罗》这组作品,就试图以相对繁复的颜色,和玻璃拉丝组成的曼陀罗花瓣不断收放和“呼吸”的过程,让参观者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并映照出自己的内心。

  另一组《透明的声音》作品中,同样以拉丝玻璃为主体,通过在其不同高度安置敲击装备的方式,令这些不同组别的玻璃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光线偏暗的房间内静静倾听,这些敲击的声响清脆而又清冽,似乎这些声音也和玻璃本身一样有着“透明”的质感,令人的内心瞬间安静下来。

  《透明的声音》中,不同组别的玻璃作品会发出编钟般悦耳的音乐

  对于此次展出的玻璃艺术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负责人理查德·威特利(Richard Whiteley)评价说,在郑闻卿的的作品中,玻璃这种材质被延伸到了雕塑和装置艺术领域,超越了传统的艺术联想。她在进行玻璃创作时,积极探索丰富的表现手法及形式,将玻璃作品变成了动力学声景装置。她不是以旧的铸造方式塑出所谓的“新”,而是尝试了一种新的方式敲击玻璃的“旧”,让“光”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以海水中漂浮的朽木和玻璃拉丝做成的作品,有人看到生死,你看到什么?

  上海玻璃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的玻璃艺术发展起步很晚,至今未满二十载,且限于技术、设备、师资等主客观原因,“大而厚重”的浇铸玻璃一直是国内十多年以来的主流。如果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玻璃艺术工作室,是中国玻璃艺术发展的开始,而郑闻卿此次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个展,则大力突破了业界对于中国玻璃艺术这十几年来的固有印象,的确颇具新意。

  这些玻璃拉丝作品让你想到了什么?是河边的芦苇还是其它?当房间里的光线暗下来时,还可以用手机的光和晃动的拉丝玩耍

  秉持“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的理念,上海玻璃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拉近博物馆与城市居民的距离,以互动体验型社区化博物馆的方式,多方位呈现玻璃的美学和艺术。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除定期更新的常设展之外,上海玻璃博物馆累计举办了30余场不同类别的玻璃艺术特展,使玻璃尚未被广大公众所认识的,多变、精彩、美丽的一面得以呈现在更多的人面前。

  玻璃博物馆内部分其它展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