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方案或6月底上报 将构建21世纪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

南方都市报     2017-06-07 16:52

今日(6日)举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预计6月底告一段落,将提交到中央审查。规划的一个重大挑战是白洋淀复杂的水陆状况,如何处理城和淀的格局。  

  新区发展绝不被房地产绑架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由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承办。  徐匡迪做年会主旨演讲。演讲一开始,徐匡迪即强调,“雄安新区的发展决不被房地产商绑架!”他说,这次要从体制机制多方面做彻底的变化,为中国今后的城市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他介绍了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最新进展。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半年多工作的基础上,现已成立由国内顶级规划单位联合组成的工作营,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六个团队。这个工作营进行现场调查,形成多个方案,研讨和提出建议。  此外还成立了一个雄安新区规划评审会,邀请地理、生态、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的70多名专家,评审、讨论各个方案。徐匡迪介绍,规划方案预计到6月底告一段落,将提交到中央审查。  选址依据“山川定位”立轴线  成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以来,为何选址“雄安三县”的讨论不断。徐匡迪首次对选址原因做了更详细的解释:新区选址是按中国传统文化的“山川定位”立轴线。   中国传统都是南北轴,在徐匡迪展示的地图上,雄安就位于北京南面的立轴上。雄安到北京西面的潭柘寺和东面的通州,刚好也是对称的。徐匡迪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依托这条千年的轴线选定了雄安新区的地址。  据徐匡迪介绍,北京“往南顺下去”也经过霸州,但没有选址霸州,因为这里有地裂,地质状况不适合建城。后来在附近找了五个选址,最终确定了雄县、容城和安新联合起来的这个区域。  启动区拆迁压力不大  选址的另一原因在于雄安新区的人口、建设现状。徐匡迪介绍,雄县、容城和安新三个县的人口不到全国一个县的平均人口,尤其是3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基本没有什么工厂,“一张白纸”。   “白纸”源自1968年的一场洪水。徐匡迪介绍,当年太行山发大洪水,流到华北平原的最低点白洋淀,就是现在的建城区。此后,这片区域就禁止搞永久性设施建设,所以“启动区的动拆迁问题是非常小的”。  那么新区现在是否还有洪水风险?徐匡迪解释,多年来河北省的城镇化都是沿着太行山南北向发展,北有保定,往南到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城市用水大多取自太行山,现在很多河流都断流了。雄安新区自1968年后再没有发生过大洪水。  农民都要搬出去?  徐匡迪在演讲中展示了工作营现在形成的四个谋划方案,“不是具体规划,只是思路”。这四个方案有所差异,但都面临同一个难题:如何处理白洋淀里的村庄。徐匡迪介绍,除了3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较少涉及湖体,整个区域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安排好“淀”和“城”的格局。  他表示,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是对新区规划的重大挑战。不同于一般湖泊,白洋淀水中有淀、淀中有村、村中有堤、沟渠相通。水中的高地聚集人口,形成规模相当大的村落。  徐匡迪表示,其中最难的挑战是白洋淀的淀中村和堤上村。这里村民的生计主要是水产养殖和旅游。从治水的角度说,最好把人全部都搬出去,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说,美丽乡村正是人与自然友善互动的结果,应该保留。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农民利益,“这是最棘手的问题”。  不过,徐匡迪指出,新区规划的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之城”。现在专家们有一个共识,新区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城镇与乡村的共生共荣和共同实现现代化。“不是说农村都去掉,人都搬出去,再来搞新区,和过去东部地区搞开发区是两个概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