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试点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机械化播收显成效

中国食品科技网     2017-09-26 13:54

 

 

          山东省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示范现场观摩会上,通过玉米大豆同播施肥机和大豆收割机的使用,实现播收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增加大豆收成,实现亩增收100元以上。日后,这项技术将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全市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日前,山东省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举行。

此次观摩内容为,玉米大豆间作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获,产量也有提高。据专家现场估产,玉米至少亩产550公斤,是当地平均水平,大豆亩产达到80公斤。“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实现亩增收100元以上。”德州市农科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员高凤菊介绍。

缘何玉米大豆间作,能实现玉米不减产、粮食经济效益双丰收?高凤菊介绍说:“我们利用‘精选品种、扩大间距、缩小株距’的核心技术,使玉米、大豆通风透光性好,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确保玉米大豆协同增产。此外,大豆有良好的固氮作用,据测算,每亩大豆可固氮3公斤左右,因此可减少化肥施用量,而作物产量却不会减少。”

玉米大豆间作,最大的难题在于推广应用机械化。在观摩会现场,专家介绍,如今玉米大豆同播施肥机和大豆收割机的使用,实现播收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节本增效。

“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方面看,这项技术也极富生命力。大豆加工是德州市的优势产业,德州市对高蛋白大豆的需求量很大。”高凤菊表示,自2012年,德州市农科院就开始进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试验,今年在临邑县德平镇、兴隆镇和禹城市房寺镇的3个家庭农场,进行了1000亩的示范推广,效果非常好。今后这一成熟模式将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全市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