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17-09-22 11:09
随着生活方式的进步,中国消费者对口腔清洁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形成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日前,国际市场调研机构KantarWorldpanel发布调研报告称,2012年中国消费者在牙膏产品上的花费同比增加了12.5%。另有数据显示,国内牙膏市场截至2012年规模已达到150亿元。
在这一诱人的蛋糕前,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行业专家认为,由于市场营销软肋,本土品牌在与外资品牌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这一局面正在发生转变。
行业国内牙膏市场年增30%
中国目前年产牙膏逾100亿支,并以30%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增长率最高的市场。牙膏等口腔清洁用品作为生活易消耗品,在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下,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然而,走访广州多家大型商超,发现其产品货架上所售牙膏近七成为外资品牌。在广州农林下路好又多店,美资品牌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以及韩资品牌LG竹盐几乎占据了整个商品销售货架的三分之二。本土品牌只有云南白药和舒客占据一方货架,冷酸灵、田七等品牌被放置在货架末端角落,而市民们过去耳熟能详的两面针、蓝天六必治、纳爱斯、黑妹等更不见踪影。
“高露洁、佳洁士、黑人这三个品牌的牙膏是目前卖得最火的。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的都有,产品功效也丰富。”销售人员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称,由于货架空间有限,两面针等销量较差的产品早已撤架。
佳洁士从2.8元一支的盐白牙膏到售价35元一支的快速抗敏感牙膏,其产品类型几乎覆盖了从高档至低档的全部消费市场,产品功效也涉及美白、消除口气、牙龈护理、增强牙釉质等多种类型。而田七、冷酸灵等本土品牌牙膏售价均低于10元,功效也较为单一,多打“中草药”的概念。
在国内牙膏市场上,高露洁、佳洁士、黑人等外资品牌占据大约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云南白药。田七、冷酸灵等本土品牌仅占余下的30%。
“牙膏市场确实存在‘外强内弱’的局面,反映到市场上就表现为货架‘三七比例’的现象。”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中心日化行业研究员田佳鹏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国外几大品牌在产品细分及营销多元化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内品牌在消费者需求调查以及市场营销策略上远不及国外品牌。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