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2017-09-21 14:33
面粉曾是我国很多家庭非常重要的储备物品。上世纪80年代,北方很多家庭的储存室都会放上几袋甚至十几袋面粉,这些25公斤装的大袋面粉,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很是壮观。当时,老百姓对面粉的价格很敏感,一两毛钱的涨幅都能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一直以来,馒头、面条是北方地区居民餐桌上的主角。在不少地方,几个大馒头就是一餐饭,一碗油泼面即能吃得酣畅淋漓。
进入21世纪以来,面粉在中国人的消费结构中不断下降。在城市家庭中,25公斤的大袋面粉已很少见,在农村家庭很少有人还会大量储存面粉。据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国内面粉加工业对小麦的消费量从每年7222.5万吨下降至每年6660万吨。
与面粉消费量下降形成对比的是,面包快速进入中国人的餐桌,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家庭的早餐食谱上,面包取代了曾经的馒头和油条。在各大小城市中,各种各样的面包房随处可见,顾客络绎不绝。
面包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了我国市场,当时更多是小孩解馋的美食。作为一种外来食品,我国消费者对面包的接受程度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健康型、享受型食品受到更多青睐。因此,以面包为代表的烘焙食品作为新型方便食品,其健康、时尚的形象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一组数字直观地反映了以面包为代表的烘焙食品受欢迎的程度——我国面包糕点行业从21世纪初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1999年至2013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达18.6%,2014年和2015年的增速是11%左右。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仍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从面粉到面包,我们可以看到,餐桌上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多样,人们对食物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曾经熟悉的大碗吃面场景已很难见到,肉蛋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蔬菜水果必不可少,粗杂粮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其实,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下降的不只是面粉等传统食材。相比刚进入中国时的风光,洋快餐近几年也跌下神坛。曾经家长以一顿麦当劳作为奖励孩子的美味,如今却是实在没得选时才同意孩子去吃。父母选择的变化,不仅是因为兜里钱包鼓了,更缘于头脑中更加健康的食品消费理念。
从面粉到面包,我们可以看到正在形成的食品消费新理念、新需求,要求“供给侧”必须跟上。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精美的面包房涌现在城市里,满足着人们舌尖上的需求。近些年来,“互联网+美食”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业态,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打通了舌尖上的“最后一公里”。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