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市场细分化 近水饮料能否成饮品创新新方向

慧聪网     2017-09-18 14:26

  说起“近水饮料”,相信很多人对此还很陌生。但如果告诉你“沁柠水”“脉动”“海之言”“水溶C”,包括一些乳酸菌水等,就是近水饮料,大家或许就能恍然大悟。

近水饮料

  据了解,近水饮料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饮料名称,而是饮料业界对一类饮品的统称,这类饮料配方差不多都以水、维生素、微量矿物质为主,颜色近乎于半透明,比水更有味道,被称为“近水饮料”或“轻口味饮料”。作为水和果汁间的过渡产品,近水饮料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也被寄予了很高期望。

  颜值高口味轻

  “近水饮料”受青睐

  想要在众多饮品中脱颖而出,“颜值高”显然很重要。记者在兰陵路上的一家便利店内看到,以往以碳酸饮料、调和果汁、茶饮料为主的饮品货架已被近水饮料占去了“半壁江山”,这些近水饮料,不仅看起来晶莹剔透,包装也倾向于清新风格,充满年轻活力。其中一款采用了个性化涂鸦,活泼而清新,而另一款则配上了俏皮的文案素材,更显文艺范。

  店主黄先生介绍,近水饮料在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销量不错,其中柠檬水和乳酸菌水销量最好,“购买的多为喜欢尝鲜的年轻顾客,该类饮品的回头客也很多。”

  “刚开始喝的时候觉得很清新,透明的还有果味,后来就喜欢上了。”一位正在购买“水葡萄”的女性消费者表示,之所以选择近水饮料,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像矿泉水一样没味,也不会像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味道那么浓,很符合她对淡口味的喜好。

  走访中,记者发现,近水饮料已逐步被消费者接受。“现在的一些‘轻口味’饮品,既能满足口味又能多些健康,比如说,一些苏打水还有改变人体酸碱程度的效果。今年我几乎没喝过其他饮料,都以‘轻口味’饮料为主。”消费者潘珊珊对记者说。

  品种繁多

  价格略高于普通饮料

  近两年来,近水饮料新品迭出,统一“海之言”、百事可乐“维动力”、康师傅“海晶柠檬”、娃哈哈“C驱动”、达能“随悦”等产品相继入市,农夫山泉也在近期推出了四款近水饮料,分别是“水葡萄”“水荔枝”“水柠檬”和“水柚子”。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近水饮料的价格相较于普通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略高。其中,乳酸菌饮料售价最高,每瓶的价格多为5.5元至7元;其次是维生素功能饮料,每瓶价格多在4.5元至6元。平均来看,近水饮料每500毫升的价格在5元左右,明显高于其他饮料每500毫升3元至4元左右的水平。

  “虽说近水饮料价格贵了一些,但是感觉更健康,因为看起来几乎是透明的,应该不会像其他饮料有那么多色素和香精。”消费者杜凯说,现在近水饮料种类越来越多,从苏打水到各种果味水、乳酸菌水,甚至一些网红饮料都属于近水饮料,选择上很丰富,并不逊色于其他饮料的种类。

  大润发超市饮料类商品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超市饮料类别中,乳饮料和茶饮料比例最大,各占30%左右,曾经的霸主碳酸饮料大约占20%,退居第三,而口味清淡的近水饮料上升趋势迅猛,目前已占到约10%的市场份额。

  创新发展

  应抓住健康诉求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乳酸菌水作为近水饮料的“先行者”便已进入中国市场。彼时,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和饮料经销商们的好奇和观望。在对消费者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有超过七成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过或者愿意尝试此类饮品。其中,“感觉比添加了人工色素的果汁饮料更健康”成为不少消费者愿意尝试的原因。

  9月13日,记者分别购买了水柠檬、沁柠水和水溶C100三种产品进行品尝后发现,上述三种同为柠檬口味的近水饮料在口感上并无太大差异。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虽然各大品牌均热衷推出果味近水饮料,但目前,同一品牌旗下运动饮料与近水饮料也存在口味相近、市场定位区分不明等现象。

  据凌家塘市场从事饮料批发生意的吴先生介绍,以乳酸菌水为代表的近水饮料最早出现热卖的情况在日本,“近水饮料从问世到实现销量20倍增长仅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近水饮料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概念需要普及,因此市场上的模仿现象也比较普遍。但作为目前饮料市场的热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普遍被看好。”

  “一个品类在发展初期大热,容易引起大批跟风的小企业入局,也意味着可能会‘速生速死’。近水饮料目前点燃市场热点,主要依靠新鲜的概念和多变的口味,但这一舶来品是否能在讲究实惠的国内市场存活下来,还有待市场检验,近水饮料要想后来居上,还应多在健康功能上下功夫,注入‘真内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