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非遗网 2017-09-18 08:55
藏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将高超的文化艺术融入了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金属加工、编织、木器、皮革等手工工艺,在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藏族迁徙到木里定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初、中期,而据传承人讲述手工皮制品制作技艺是随祖先的迁徙带来的。
木里藏族手工皮制品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木里县的水洛、宁朗、麦日、东朗、唐央、博窝及九个国有牧场等主要藏区。
皮制品制作的工序复杂且制作工具较多,为了制作出经久耐用、美观且较柔软性的皮制日用品,必须经过数道工序:
1、选材:“真皮”在皮革制品市场上是常见的字眼,是人们为区别合成革而对天然皮革的一种习惯叫法。在消费者的观念中,“真皮”也具有非假的含义。动物革是一种自然皮革,即我们常说的真皮。是由动物(生皮)经皮革厂鞣制加工后,制成各种特性、强度、手感、色彩、花纹的皮具材料,是现代真皮制品的必需材料。其种类也非常多,按材料分一般常见的有羊皮革、牛皮革、马皮革、蛇皮革、猪皮革鳄鱼皮革等,按性能又可分为二层皮革、全粒皮革,绒面革、修饰面革、贴膜革、复合革、涂饰性剖层革等。
2、皮张加工:真皮动物革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制成成品皮革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生皮----浸水----去肉----脱脂----脱毛----浸碱----膨胀----脱灰----软化----浸酸----鞣制----剖层----削匀----复鞣----中和----染色----加油-----填充-----干燥----整理----涂饰----成品皮革。其中,牛皮、羊皮和猪皮是制革所用原料的三大皮种。
3、再生皮
将各种动物的费皮及真皮下脚料粉碎后,调配化工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其表面加工工艺同真皮的修面皮、压花皮一样,其特点是皮张边缘较整齐、利用率高、价格便宜;但皮身一般较厚,强度较差,只适宜制作平价公文箱、拉杆袋、球杆套等定型工艺产品和平价皮带,其纵切面纤维组织均匀一致,可辨认出流质物混合纤维的凝固效果。
4、皮革工艺也为木里藏族精良工艺之一,这种工艺主要有:马鞍、刀鞘、皮疙瘩、皮口袋、皮衣、皮靴、皮帽、皮带、皮绳等。
5、制革。制革之前必须舒皮,所见舒皮之法,也殊简单。将牛皮或羊皮剥下,取竹签钉其缘边于地上,以平展不縐为佳。暴晒数日,取起,反铺之。嚼燕麦为粉,喷于皮张背面,随以支掌揉之,至侵润柔和为止。则成熟革。
⑴革皿:以木为型,铺革其上,沿型以棒锤之,时喷以水,革之润泽,而紧贴于型。乾则取下,剪去缘边。然后,以刀磨断之,再施于漆,则成革皿。
⑵革刀鞘及带:刀鞘原木质,外包羊革,髹于漆。刀带由细革条编成,上嵌鱼骨。
⑶马鞍:马鞍头小尾大。中木外或包皮,加髹漆。上画图纹,或嵌鱼骨。画纹也有多种,形式有平阔者多用于妇女骑;有犄形者,多用以驰赛。
5、缝制成型。
解放前皮具使用有贫富之分,体现出两极分化的区别,如皮疙瘩,富贵人家用马鹿皮、麂子皮制成,且表面用脚皮带毛、蹄镶制。贫穷人家只能用牛皮制成。现在受野生动物保护的限制,制作此制品全用牛皮制成。
相关制品及作品:该项目相关制品有:皮箱、刀鞘、皮褥、皮坐褥、皮笼头、皮鞍、皮鞭等,同时还可以制作一些常用的小东西,如皮手套、拴在腰间的皮钱袋、装糌粑的小皮疙瘩等等。
藏族工艺品不仅实用性强,而且造型别致,技艺精湛,具有浓郁淳朴刚劲的高原风味,体现出高原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辽阔美丽的世界屋脊上,生长着西藏珍贵独特的动物牦牛,它们的皮毛是西藏传统手工皮革制品的天然原料,过去千百年来,用它制作出来的各种皮革制品,是西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用皮革缝制出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有茶盐袋、糌粑袋、酒壶、服饰、面具等等,其中皮制的各种餐具和碗套,最具特点,不仅美观耐用,而且具有浓郁的高原特色,在一些比较高档的皮具表面,还刻有吉祥八宝等各种装饰纹饰,这些涵盖了服饰、饮食、居家、节日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皮革制品,为我们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是研究西藏文化、生活、习俗变迁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该项目的整个制作过程均为手工制作,有时手脚搭配,无其它任何机械加工,也不受时间的限制,一人独立完成。
将需制作的干皮张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皮硝池里泡3天左右,将皮子泡软取出,用皮铲削掉油层和毛层,再用木棍敲击或用脚踩揉使之柔软成为熟皮。若需印花,可用染料将皮张着色。以下根据制品规格、品种,进入制品制作工序,如剪裁、配皮、缝制成型等。
藏族工艺品不仅实用性强,而且造型别致,技艺精湛,具有浓郁淳朴刚劲的高原风味,体现出高原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辽阔美丽的世界屋脊上,生长着西藏珍贵独特的动物牦牛,它们的皮毛是西藏传统手工皮革制品的天然原料,过去千百年来,用它制作出来的各种皮革制品,是西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用皮革缝制出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有茶盐袋、糌粑袋、酒壶、服饰、面具等等,其中皮制的各种餐具和碗套,最具特点,不仅美观耐用,而且具有浓郁的高原特色,在一些比较高档的皮具表面,还刻有吉祥八宝等各种装饰纹饰,这些涵盖了服饰、饮食、居家、节日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皮革制品,为我们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是研究西藏文化、生活、习俗变迁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水洛乡两保村两保组当今还处在不通公路的特定环境中,当地藏民利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了一大批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手工皮制产品。
木里藏族手工皮制品制作技艺制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研究、总结和实践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用品,除了自给自足以外,还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实惠和便利。
千百年来不论是它的加工设施设备和产品成品能在现代化机器的冲击下,世代延续,相传至今,这就体现了它的重要价值,它能造福于百姓,同时也能展示木里藏族民间手工技艺特点。
木里藏族皮制手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新生欢温珠,男,藏族,生于1964年,现年47岁,是省级名录传承人,其传承普系:舅公干多夺吉—舅舅干多鲁绒—新生欢温珠。现在木里县水洛乡两保村呷央组制作皮革。13岁就跟随舅舅干多鲁绒学习此门手艺,由于这门手艺工序多且又繁琐,中途存有不学的想法,后来经过多方考虑,加之自己是个残疾人,才下决心学习。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掌握了这门在当地倍受欢迎手工技艺。从事这项工作也有32年,他并没有停留在简单而传统的皮制品制作上,而是在潜心研究和改进传统工艺和皮革印花技术,增设图案,使其作品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在长达30来年的传统制作中,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使其成为了当地民间文化技艺的一种表现形式。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