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市场陷增长瓶颈,曲面电视正逆势而上

千寻生活     2017-09-13 14:23

 

         买彩电,该选弯的还是直的?随着消费升级,这是不少选购彩电者最常问的一句话。
"弯的",指的就是曲面电视,"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板彩电。
在当前阶段,此问题的答案或许还不明确,但从各种数据及市场热衷程度来看,曲面电视正成为市场中的新宠,其以高端化、差异化的形象示人,更加切合现在的消费需求,销量一直稳步走高。
从去年以来,消费者走进家电卖场的彩电销售区会发现,无论哪个品牌几乎都推出了曲面产品,产品越来越多,且摆放在主要位置成为主推。
大河报记者注意到,在曲面电视前驻足的消费者最多,越来越多想买彩电的市民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会主动询问销售员有关该产品的优势。
其实,说到整个彩电业,并不那么乐观,2017年彩电行业迎来较为惨淡的一年。受上游面板价格大幅上涨,价格战反噬,互联网红利消退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彩电零售量规模2181万台,同比下降7.3%;预计全年零售量4792万台,同比下降5.8%。
然而,在行业利润跌破1%的情况下,曲面电视逆势增长,成为彩电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事实上,自2014年上市以来,曲面显示保持年平均300%以上的增长速度,如今已在高端市场成功占据稳定地位。
可以说,以平板产品为主流的彩电行业整体陷入增长瓶颈,曲面显示产品正为彩电业创造新的"颠覆性"机会,突破行业天花板。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彩电线下市场48英寸及以上同比下降7%,曲面电视48英寸及以上逆势增长47%,全渠道曲面占48英寸及以上电视份额达到13.5%,比2016年扩大5个百分点。
根据预测,2017年中国市场曲面电视销量将突破400万台,2018年将有望突破600万台。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曲面显示论坛上,专业人士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到曲面阵营中,在中国市场上已有三星、长虹、海尔、海信、康佳、乐视、TCL、微鲸、风行、小米等电视企业加入其中。
与去年相比,中国国内采用曲面显示的品牌和产品数量快速增加,截至今年5月,共有33个品牌采用了曲面显示产品,并推出289个型号,比去年增加了近2倍。
随着曲面显示技术日渐成熟,生产规模和产能投入的不断扩大,企业也在尝试更加积极的定价策略,这使得曲面电视"高端"售价开始松动,逐步缩小与平面面板的价差。
数据显示,国内曲面电视平均价格从去年第一季度的8641元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5839元,同比下降32.4%。毫无疑问,曲面电视售价在今后会更加亲民,而消费者是最终的获利者。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表示:"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彩电作为消费类产品,彩电企业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而曲面电视正是目前行业内认同的一个方向。"
曲面电视的逆势崛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
从电视显示的发展趋势来看,高端化和大屏化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大尺寸的曲面产品,正好与该发展趋势相匹配;此外,大尺寸的曲面产品,更符合人眼结构,屏幕上每一点到达眼睛的距离相等,使得人眼在观看过程中更舒适。
在体验上,曲面显示产品,可以让用户享受到立体感很强的画面,带来环绕和沉浸的效果,以及无可比拟的临场感,满足消费者基本视觉之外的更高要求。
另外,曲面产品符合个性化消费和需求,为用户提供附加价值。消费升级趋势下,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不仅在于其实用性,曲面屏的外观设计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家居环境设计感和个性化的追求。
此外,曲面产品从诞生之初就与前沿技术相结合。4K、8K等高分辨率,HDR等辅助技术以及量子点、ULED、OLED、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都在曲面产品上迅速得到整合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升级要实现的是,从追求性价比到追求品质的提升,从注重功能性到注重产品整体体验的提升以及从实用易用向审美品位的提升。
曲面电视从刚刚上市时"人力掰弯"的说法,到后来经历的"曲直之辩"与"曲薄之争",再到如今在市场上占据领先位置,这表明曲面电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曲面或许是伴随互联网、大屏和智能化之后,电视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大河3C俱乐部"微信公众号,是大河报《通信家电》周刊立体化传播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河3C全媒体矩阵的重要成员,是百万大报《大河报》关于手机、通信、家电、IT数码、互联网、电商、智能可穿戴设备、电动车、智慧城市和工业4.0等信息的权威发布和传播平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