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龟缸养龟,为何要进行过滤?如何过滤?是让龟友们十分头痛的问题。
误解1:水清澈见底证明生化过滤已建立。
误解2:硝化细菌可以分解龟便。
误解3:从养鱼的经验来看,养龟也要做强大的生化过滤系统。
误解4:可以做纯生态缸,用植物可以代替过滤器,因为大自然就没有过滤器。
如何轻松为龟池过滤?文章底部有介绍
一、水里的污染物到底是神马?
别以为这是废话,大部分人还真不知道。污染物主要来源是龟便、食物残渣和微生物,经过细菌分解主要形成四类物质:
1.有机物(严谨叫法是COD,有兴趣的可自行百度)
由于部分有机物是不溶于水的,在水中呈悬浊状态,所以有机物多了水会不清。有机物是很多细菌(大部分是有害菌)的养料,有害菌大量繁殖会让龟得病,同时细菌新陈代谢过程会释放胺类、硫化物等有腥臭味的气体,所以有机物多了水会有腥臭味,龟会得白眼腐皮腐甲各种病。
2.氨(严谨叫法是氨氮)
氨是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物质之一。在水里主要存在形式是分子氨(NH3)与离子氨(NH4+),其中分子氨有毒。现在各大水族论坛讲生化过滤的帖子都在讲,氨有毒,会毒死鱼、龟,要靠硝化细菌转化,所以生化过滤很重要。这种说法也从鱼友传播到龟友,大家也觉得既然对鱼有毒,那对龟也有毒,所以有些龟友主要精力都在弄生化过滤,物理过滤只用一层薄棉,我以前也犯这个错误。
3.亚硝酸盐(严谨叫法是NO2 - N)
亚硝酸盐是氨分解后的产物,有很强毒性,和氨一样,龟只有喝水才能吸收亚硝酸盐,所以除了体表有黏膜的猪鼻等少数龟种,亚硝酸盐的毒性有限(注意并不是完全无毒)
4.硝酸盐(严谨叫法是NO3-)
硝酸盐是亚硝酸盐分解后的产物,对鱼、龟伤害很小,低浓度基本可以视为无毒。但如果硝酸盐浓度太高,会导致藻类爆发。我们经常看到有的龟缸在阳光下直晒迅速就绿了,而有的缸要慢得多,这和硝酸盐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二、这些污染物怎么处理?
1.去除有机物
自然环境里的有机物是靠多种异营细菌氨化分解的,最后会变成各种无机物(包括氨)。去除有机物的主要办法是物理过滤。物理过滤虽然不能分解有机物,但可以把大部分有机物从水里分离出来,降低水里有机物浓度,减轻异营细菌的负担。由于龟的绝大部分疾病都和有机物超标有关,所以物理过滤是非常重要。
2.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
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方法是生化过滤,通过硝化细菌转化为低毒的硝酸盐。这个原理和自然界中是一样的。前面分析过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龟的毒性要远小于对鱼的毒性,所以养龟生化过滤不像养鱼那么重要,但不是不重要。另外要注意一点,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是无色透明且溶于水的,所以水清不清是看物理过滤效果,和生化过滤一点关系都没有。
玩家常用的生化滤材主要是各种多孔材料。这是利用了硝化细菌喜好附着在固体表面的原理,除了表面积大以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硝化细菌工作效率,就是氧气和水流一定要充足,给硝化菌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所以设计生物过滤系统的原则主要是三个:滤材表面积大、氧气充足、水尽量多的流经滤材。
硝化菌的繁殖较慢,一般需要20天以上才会成型,在固体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也就是玩家常说的“挂膜”。现在专业养殖中常用的生化过滤器有滴滤池、生物转盘等,原理其实和我们的溢流、滴流差不多,就不多介绍了。
植物在过滤中起到多大作用
植物过滤的原理是根系吸收氨氮和硝酸盐。很多生态缸都希望不用过滤,通过水中的植物起到过滤作用,形成生态平衡。但比较遗憾的是,根据专业研究结果这种纯生态鱼缸完全达不到生态平衡。原因(1)龟的排泄物远超过异营细菌能够分解的量,而且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2)大型植物生长缓慢,吸收氨氮、硝酸盐的能力太弱,完全不能和硝化菌的效率比。而且植物也要新陈代谢,烂叶子和烂根会二次污染。所以除非一吨水养一只龟,否则肯定达不到生态平衡。
有人说那池塘为什么可以生态平衡呢?首先池塘水体大,生态系统丰富,其次池塘底部有厚厚的淤泥层,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哪怕是自然环境,净水也是靠微生物,而不是大型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