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消费激增三成 昂贵礼物不如陪伴

浙江在线     2017-06-06 15:44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不论是线上商家还是线下市场都纷纷发力,努力提升这个节日的含金量,许多家长一边抱怨儿童消费居高不下,一边又忍不住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挖财记账数据显示,2016年有娃家庭在宝宝身上的平均花费高达31859元,其中玩具消费为1804元,较2015年增长30%。

  购买礼物成为节日惯例

  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而挖财记账用户中的有娃家庭,2016年在宝宝身上的平均花费高达31859元。对比下来,有娃一族的宝宝消费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难怪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选择不生育的女性中,74%因为经济负担严重而放弃生娃。

  此外,2016年宝宝玩具人均开销1804元,较2015年上涨了30%,明显高于宝宝衣服消费的增长率14.6%。有分析师认为,玩具消费是众多宝宝消费中最为孩子意志转移的消费。玩具消费高,一方面与玩具高涨的价格有关,另一方面,孩子父母一味满足孩子买买买的需求,宠溺加剧的现象明显。

  "商品促销宣传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每年儿童节都是儿童商品的销售旺季。"某儿童连锁品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儿童节这天带孩子挑选礼物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惯例,加上现在的家庭结构多是"4+2+1"或者"4+2+2"的模式,近年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来挑选礼物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一个孩子有多个大人帮忙"买单"。

  "因为衣服尺码难选,老一辈更倾向于买一些益智、电动玩具,借节日的机会表达对小孩的疼爱,越贵的越好卖。"记者观察到,上千元的积木组合,不到十分钟就卖出去两套,而且有不少家庭结伴而来,形成群体消费。

  不要让攀比影响孩子价值观

  家住杭州的杨女士一并不愿意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她认为不能因为平时陪伴孩子时间少,就用物质的方式来补偿,所以每次六一节都和孩子约法三章,"只能选100元以下的玩具。"但同时又忍不住产生矛盾心理:"现在的家长集体陷入高消费怪圈,每次幼儿园同班小朋友有了新玩具,孩子都会和我提要求,不忍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少,但是一旦答应,又怕孩子染上攀比的毛病。"

  收礼物、吃大餐、逛游乐园,儿童节过成消费节,一方面体现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更是家长淳朴的爱被商家诱导,以及被不良心态裹挟。

  挖财理财专家表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在物质上不服输的观念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如果想要孩子不被宠坏,需要采用一些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金钱观。

  "通过给孩子限定的金钱,让孩子知道自己能掌握的财务资源是有限的,买了这个就买不了那个。"专家提醒,这一点很重要,"孩子渐渐学会了取舍,找到在金钱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获得快乐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初步的金钱观念就建立起来了。专家提醒,儿童节礼物要看重情感价值,而非物质价值。

  让陪伴成为最好的礼物

陪伴.jpg

  虽然给孩子花钱毫不手软,但是陪孩子的时间却是越来越"金贵"。蚂蚁金服曾发布以"作为父母,你上一次给孩子读一段睡前故事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为主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的父母表示"上一次不看手机不看电脑专心陪伴孩子入睡"是在一天前,说明只有不到1/3的父母能每天晚上专心陪伴小宝宝入睡。25%的父母表示专心陪伴孩子入睡是一周前,24%的父母表示"不记得了",还有23%的父母表示是在一个月前。

  此外,只有27%的父母在一天前和孩子道过"晚安",25%的父母表示不记得上一次和孩子说"晚安"是什么时候,还有24%的父母分别表示是在一个月和一周前。

  不久前,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你快不是我爸爸,快是手机的爸爸了。》在朋友圈热传,让不少家长看了"脸红"。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其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长19.6%。

  其实对于儿童而言,父母"人在心也在"的全身心地陪伴,才是给他们最好的儿童节礼物。专家建议,希望家长更多思考下孩子最需要的什么,不仅满足孩子在收到礼物时的快乐,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培养,让节日回归快乐本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