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部件到飞行器 中国自主研发加速追赶

新华社     2017-08-30 14:20

  新华社西安8月27日电(记者张骏贺、李浩)随着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步伐加快,我国通航制造业也开始加速追赶。从通航领域的辅助零部件制造、通航监控和安检系统开发,到通用飞机的整机制造,中国通航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通航产业发展以及军民融合等战略之后,有了很大提升。

  天和防务公司就是通过军民融合来开拓通航市场的代表。据介绍,2009年天和防务开始涉足通用航空产业,从区域低空近程防空指挥系统研发拓展至通用航空飞行保障领域。

  在“2017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天和防务发布了新一代被动式太赫兹安检系统,该系统是国内首套被动式太赫兹机场综合安检系统,具有安全零辐射、保护个人隐私、探测范围广泛、高效便捷等优势。此外,该公司还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反无人机系统、移动式应急塔台指挥车系统、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等多款航管装备,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中国航管装备研制生产方面的实力。

  在中电科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展台上,放置着三台航空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郑君告诉记者,这三台发动机代表了我国通航制造水准的三个阶段。第一台AE300活塞式航空航煤发动机,于2009年在国外面世,是完全由奥地利公司研发生产,并引进国内的;第二台AEC2.0发动机是由奇瑞公司、奥地利公司和中电科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公司联合研发的;第三台AEC1.8发动机是一款样机,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将于年底点火试运行。“现在我国通航制造水平已经开始进入正向研发阶段。”他说。

  在通航飞机整机制造方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被民航局批准制造自转旋翼机的生产厂家,河南三和航空工业公司不仅带来了我国第一款自转旋翼机“太阳之鹰”,还展示了世界首架油动四旋翼载人无人机“祥云320”、多用途长航时无人侦察旋翼机“穿云鹰”“天眼”垂直起降复合翼无人机和“小百灵”垂直起降无人机。公司展台负责人杨阳说:“这些自主研发的飞机,不仅展示了河南三和航空的研发水准,更显示了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