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天津) 2017-08-25 11:36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随处能见到刺绣的身影,如汉末便有女子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小至》中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清人朱彝尊也有“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等描述。
刺绣又名女红,在中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是古代闺阁中女儿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如今,虽然电脑机绣技术已经将刺绣工艺的效率大大提高,却无法胜过手工刺绣的细腻和精致魅力。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天津的刺绣受苏绣影响颇大,清末民初,苏绣大师沈寿在天津设馆授徒,推动了天津刺绣行业的发展水平
刺绣技艺起源于人们对衣服装饰的审美需要,据《尚书》记载,在上古的章服制度中,就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另外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作品,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这件刺绣作品出土时保存完好,做工精美。在较之稍晚的汉墓出土的文物,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棉袍、黄绣花袍、红菱纹罗绣花袍等,品种多样。另外,还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一幅绢地刺绣,所用绣线极细,让人们看到当时精湛的刺绣水平。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漕运枢纽,在清代至民国时期,南来北往的商船汇集于此交换商品,其中亦有刺绣品。天津的刺绣受苏绣影响颇大,清末民初,苏绣大师沈寿在天津设馆授徒,推动了天津刺绣行业的发展水平。
时至今日,在天津,手工刺绣依旧焕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升斋”刺绣已经有着120多年的历史了。“联升斋”商铺始创于1893年,早年坐落在商铺云集、热闹繁华的天津老城厢估衣街,以制售刺绣鞋帽成衣为主,后来经营范围逐渐扩大,以婚庆用刺绣制品见长。
“联升斋”刺绣第四代传人吴庆英的母亲辛玉珍曾师从“联升斋”绣师学习刺绣技艺。“记得小时候看母亲做得最多的绣品就是结婚用的门帘、枕套,她用绣绷将要绣的面料绷好,飞针走线,那时,我也会好奇地学着她的样子摸摸针线。”在儿时的耳濡目染中,吴庆英继承了母亲的技艺。
“单单一片叶子,就要使用由浅至深的很多种色线,表现出光线照到叶子上的明暗关系,这是机绣绝对达不到的效果。当然,由于工艺极为复杂,绣制的时间就会加长,很多时候,一片叶子便要绣上半天时间”
相比如今高效的机绣,手工刺绣用针、用线绣出的绝妙,不仅仅是技艺上的,更是将刺绣者的感情融入作品之中。比如,古时一名女子将最深的爱寄于荷包上,每一根线都是一丝情意,只交付于最心爱的男子。这种感情透过绣品传递出来,最深沉也最含蓄。“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千百种情绪都化为指尖的一缕缕芬芳,无语胜似千万语,这便是手工刺绣的最大魅力。
在“联升斋”的刺绣艺术博物馆中,记者看到很多技艺精湛的作品,其中既有服饰和生活用品,也有刺绣艺术品,色彩缤纷绚丽,令人眼花缭乱。
善于用色,才能使所绣之物达到逼真神似的效果。近年来,“联升斋”还吸取油画的技法特点,在绣面上遵循绘画原理,注重用光和实物的阴阳向背,以达到自然传神的效果。用色上更加强调以丝线配色来还原被绣物体的真实颜色,追求色彩的层次安排,使用丝线以红、黄、青、绿、紫、黑、白七色为基础,共有四十多套颜色,每套颜色再按色阶差异分为十几道二十几个色阶,丝线颜色多达上千种。“单单一片叶子,就要使用由浅至深的很多种色线,表现出光线照到叶子上的明暗关系,这是机绣绝对达不到的效果。当然,由于工艺极为复杂,绣制的时间就会加长,很多时候,一片叶子便要绣上半天时间。”
“联升斋”刺绣的绝活不仅如此,吴庆英的母亲辛玉珍创制的“小交叉旋转针法”,以合色线来丰富绣面色彩,“简单说来, 小交叉旋转针法 就是将两种色彩不同的丝线穿入针孔中进行刺绣。”吴庆英解释,这种技法是将两种色彩不同的丝线穿入一根针孔中,既不会乱也不会缠结,针脚匀、齐、平、密、细,还能拥有色彩深浅过渡的效果,对于绣工的技艺是极大的挑战。
在绣娘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有六十七岁了,年纪小的也有四十多岁了。在记者看来,与其说刺绣是绣娘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的奇迹,不如说是她们在用心去感知,从一针一线中收获超乎寻常的欣喜
吴庆英说,在众多花鸟、风景、人物的刺绣作品中,人物刺绣的难度最大,“人物刺绣的难度在于肤色的表现,由于明暗关系的原因,肤色中需要夹杂很多色彩。另外,表现老人的花白头发时,白、灰、黄、灰黄、黑……各种色彩掺杂在一起,给绣工增加了难度。”
在“联升斋”的众多作品中,最为人称绝的是一丝、两丝绣制的作品,吴庆英表示:“一根细线可以分为十六丝,在一些绣品极为细致的部分,需要用两丝甚至一丝来进行绣制。”她指着一幅锦鲤作品告诉记者,为了表现锦鲤鱼尾的飘逸之感,绣工们不仅使用了一丝、两丝绣制技法,还将一丝分成更细的若干“毛毛”,绣在鱼尾末梢处,使画面中的锦鲤拖着长长的薄如纱的鱼尾,绣制技艺让人叹为观止。“不要说绣了,把这些 毛毛 穿进针鼻儿里都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即便是熟练的绣工绣制这样的作品,一天的进展也只是几平方厘米而已。每天绣制时,真正绣的时间并不多,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分丝线这一项工作占去了。”吴庆英说。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联升斋”的绣娘们一如平时静静地在绣架上忙碌,她们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有六十七岁了,年纪小的也有四十多岁了。在记者看来,与其说刺绣是绣娘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的奇迹,不如说是她们在用心去感知,从一针一线中收获超乎寻常的欣喜。
吴庆英说,刺绣是一项枯燥的工作,每天坐在绣架前,其中的辛苦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因此,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法承受这份孤寂。如今,“联升斋”急需培养年轻的刺绣人才。为了这门技艺的传承,无论前路有何种困难,她们都要不辍尝试。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