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文化瑰宝毁于人工画笔

东北新闻网     2017-08-22 16:25

  8月17日,位于清华大学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被发现有人刻画的痕迹,清华在校生提供的图片显示,刻画的痕迹位于晷面上半部分,笔画有十几条,在晷面上呈浅白色,十分突兀。该事件一发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校方表示,学校在发现后立即启动了调查和修缮程序。目前,已对日晷进行修复处理。(中青网2017年8月20日)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过这五千年的岁月沉淀,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当然,其中也包含现在仍然“健在”的一些标志性地标,如,西安大雁塔、四川杜甫草堂等。清华大学的日晷,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清华大学日晷,却遭到毒手,上边划满了人工“雕刻”的痕迹。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承载了古代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传承。笔者也曾经去过一些名胜古迹,上边正如新闻中报道的一样,刻满了诸如“某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爱某某某”之类的话语,笔者惋惜痛心之余,也有些许的可笑,清华日晷并不是丘比特,你刻上了爱某某某,并不代表你们能在一起;你刻上了到此一游,并不代表你就是真正的来过,至少可以证明,你破坏过。清华日晷只是万千文物中的之一,据笔者亲身经历和新闻报道,也有为数不少的文物多多少少存在被破坏的痕迹。那么为什么破坏文物现象屡禁不止呢?相关部门对于文物的保护力度和对破坏文物的游客的处罚力度不够是“辅因”,部分游客的素质低下和对于文化的尊重程度不够是罪魁祸首。

  作为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破坏文物行为的处罚力度。《文物保护法》第七章第六十四条第二点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游客并不是不懂法,而是被一时的好奇心蒙蔽了头脑。相关部门应该在景区加大对于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多张贴一些标语,让大家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和破坏文物的严重性,必要时可以多安装一些摄像头、增设一些巡逻点等,防患于未然,对于破坏文物行为严肃处理。

  当然,仅仅依靠国家强制手段并不是上策,游客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爱护文物的意识是关键。作为游客,出去游玩是个人权利,去哪个地方是个人意愿,但是无论到哪个景点,都应该对当地的文物持尊重、爱惜的态度,不应该仅仅因为一时冲动和喜好,就在文物上乱刻乱画。这不仅仅是有违道德的行为,更是违法行为。所以,游客应该端正对文化的态度,用“心”来爱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历史不会重演,文物更不会再生,做一个文明游客,是保护文物的重中之重。

  总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更不应该毁于我们自己的“画笔”,保护文物,尊重历史,刻不容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