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味精到底该不该放?现在知道还不晚!

凤凰网     2017-08-22 11:54

  味精到底是什么

  ▼

  许多人认为味精完全是化学合成产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为我们解惑说,小麦淀粉经过微生物发酵过程,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过程、修饰过程,最终产生的一种氨基酸——谷氨酸,与钠结合后形成的谷氨酸钠,就是味精,起到提鲜作用。

  生产味精的原料可以是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例如从玉米中提取出玉米淀粉后,糖化发酵成谷氨酸,制成谷氨酸钠后,再进行提纯等处理后成为味精。

  食用味精安全吗

  ▼

  自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教授,发现谷氨酸钠可以用于调味,致使味精诞生以来,人们对其是否有害的争议始终不断。

  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第19届会议总结20多年的科学研究后得出结论:使用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完全安全可靠的。

  鸡精比味精安全吗

  关于鸡精是否比味精安全的疑问,其实不需要找专家。我们只要看看鸡精的成分表就会发现,排在鸡精成分表中的第一位就是味精。

  从成分构成上来看,味精全部都是谷氨酸钠,而鸡精90%都是谷氨酸钠,此外,它还添加了一些类似鸡味的鲜味物质。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根据自己喜好选用就行了,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虽然一些高品质的鸡精也会适当添加鸡肉粉或其他肉类提取物,但一般含量较少。

  用酱油会不会更好?

  一般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越高,酱油的等级也越高。因此一些酱油也加入了一些谷氨酸钠,增鲜提级两不误。

  所以炒菜做饭时,鸡精、味精以及含有谷氨酸钠的酱油一定要避免重复使用,同时也要少加盐,味精虽能提鲜,但少吃为妙。

  味精安全但不宜多吃

  ▼

  大家都知道盐不能多吃,味精等鲜味剂也是同一个道理,盐主要是氯化钠,而味精的主要是谷氨酸钠,都含有钠离子。钠离子摄入过多容易引发高血压。

  因此,成年人每日摄入味精不要超过5g,婴幼儿最好避免摄入味精。

  放错味精=白放

  ▼

  温度太高=白放

  味精最好在70℃-90℃下使用,当温度达到150℃时,便会脱水结晶。

  若是超过200℃,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也就没有鲜味了。所以做菜或煲汤时,临出锅时加入味精最佳。

  太酸太碱=白放

  通常PH 值在5.5-8.0时,味精鲜味最浓;而PH值小于4时(酸),鲜味较弱,大于8时(碱)则会形成二钠盐,鲜味就不存在了,因此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鲜味。

  肉菜不用放

  肉类、鸡蛋、蘑菇、海鲜等食物本就含有谷氨酸,加入盐炒制后,会自动生成谷氨酸钠,因此没必要放味精。

  用咸不用甜

  味精的鲜味只能在咸味菜肴中才能体现,若是放入一些甜品中,不仅不能提鲜,反而会产生异味,难以下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