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可乐、啤酒、咖啡后环保铝材成了茶叶包装的新选择

齐鲁壹点     2017-06-02 16:16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反应,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近似“小罐茶”包装的产品。记者走访后发现,数十家茶企、品牌在模仿小罐茶的包装和称谓。某茶企的技术负责人表示:“将可乐、啤酒、咖啡等食品常用的铝罐包装应用到茶叶上,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新,我们也正在研究跟进。”这个联合了国内8大名茶非遗传承人、制茶大师的茶叶品牌为何能引起行业友商的竞相“学习和模仿”?记者通过一系列走访和调研,发现了环保小罐背后的故事。

继可乐、啤酒、咖啡后环保铝材成了茶叶包装的新选择

  小罐茶环保小罐

  好包装应充分保障产品品质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在茶叶保存上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消费者表示:“出差时,用塑料装的茶放包里很容易被挤碎”,还有消费者表示“今年春茶上市,好不容易买回名贵的西湖龙井,但南方阴雨天气很容易增加西湖龙井变质的几率,一旦存储不当,其口感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影响茶叶的鲜味,特别可惜。”

  确实,好的茶叶很娇贵,空气、阳光、水分、外力、异味等,都会破坏茶叶的色香味形。科学分析,如果茶叶(尤其是绿茶)的含水量达8%,就易产生陈茶气味;含水量达10%,则会开始产生霉变。据了解,小罐茶产品经理冯宏涛带领团队研究了数十种材质,包括塑料、陶瓷、金属、木材、玻璃、竹子等,历时3年多的设计研发,最终选择“铝材”作为小罐包装的制作材料,并且首次将“充氮保鲜技术”运用到茶行业。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包装里,小罐茶独创的铝罐+充氮(大红袍,白茶,普洱茶除外)双保险,能够彻底隔绝来自空气、阳光、水分、外力和手触对茶叶的侵害,确保好茶不氧化、不吸味、不受潮、不破碎,好茶能更长久保鲜,尤其解决了绿茶的保鲜问题。

继可乐、啤酒、咖啡后环保铝材成了茶叶包装的新选择

  铝罐+充氮双保险

  好包装应该最大限度保护环境

  据了解,铝罐是唯一一种能覆盖其回收和再生成本的包装材料。美国铝业协会主席Steve Larkin曾说过:“铝罐是完全可以回收的。一个回收铝罐最快能在60天后再回到货架上——在重新制罐的过程中,它的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量均会减少95%左右。”小罐茶选取的便是这种能覆盖其回收和再生成本的“铝制”包装材料,这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

继可乐、啤酒、咖啡后环保铝材成了茶叶包装的新选择

  可回收的铝制小罐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商品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小罐茶通过节约环保的铝罐,不仅使包装成本远低于该标准,同时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上。一直以来,小罐茶坚持推行“十个空罐换一罐小罐茶”的“小罐环保回收计划”。参与过活动的消费者表示,“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巧和环保的茶包装了,通过这种方式去为环保做点事情,我们是很乐意的。”

  好包装应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说到冲泡茶,大部分消费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抓一把茶叶,然后倒入开水冲泡。大家对传统的冲泡茶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很少有人会真正思考传统冲泡茶的弊端:用手抓,不卫生;用刀剪,不方便;用茶铲去铲,太麻烦;用手掰,太困难。

  小罐茶邀请日本设计师神原秀夫,创新的引入用户体验的理念与设计,设计一罐一泡的小罐茶。在经历了13稿设计方案,神原秀夫在中国传统茶叶罐上找到灵感,设计出了这个一罐一泡的铝制小罐。在保证罐子外观、直径一致的情况下,通过高度调节,完美解决8种茶的封装问题;一罐一泡,手与茶不接触,更卫生,更方便。有消费者表示:“小罐茶这样的包装,在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觉得很有仪式感,很舒服。”

  小罐茶品牌设计中心负责人于进江表示:“小罐茶通过一罐一泡的设计,不仅让中国茶的颜值变得更漂亮,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且使用也更方便。一罐一泡,手不沾茶,还能代表一种待客的礼仪,传递对客人的尊敬。”

  面对所有消费者,小罐茶选择了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用量和口感,提供每罐4g基本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决定一泡茶放多少茶,方便饮用。但由于口味的不同,不同的人对“一罐一泡”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喜欢喝浓茶,他们在泡茶时就会同时倒两罐茶进行冲泡。在星巴克点餐时,很多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要求增加shot(咖啡浓度)。

继可乐、啤酒、咖啡后环保铝材成了茶叶包装的新选择

                                                             根据口味酌情增减茶叶

  党中央在轻工业发展和食品生态发展会议上一直强调环保节约的理念,积极推动环保包装产业。作为引领茶行业的探索者——小罐茶,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的发展观,摒弃污染环境的塑料、浪费林业资源的木材、消耗过大的铁质,突破种种技术难题,最终实现将保护环境、高利用率的铝作为包装材料,为国家和全人类的绿色事业尽一份力。

  市面上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各种不同材质“小罐”茶,仅靠表面的“模仿”和“山寨”,其无法复制品牌和产品背后的深刻思考,反而形成了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包装。记者认为不应只模仿“小罐”的包装样式和称谓,更应该提升自身的产品品质、改进包装的材质和工艺,这样既可以打造出好的产品,也能够为绿色环保事业尽份心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