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本项目开放不宜盲目求快 应防控风险

网易     2017-08-04 11:28

 

       资本项目开放是促进资本跨境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今年7月初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正式上线试运行,揭开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有人就此认为,应加速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在短期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应当看到,资本项目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无论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还是从各国发展历史经验来看,我国都应坚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资本项目开放必须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在一些已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的国家出现了短期资本不受约束地频繁流动的状况,给经济稳定带来较大冲击。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货币政策外溢性不断增强,对其他开放资本项目国家的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较大冲击。二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宽了资本流动的渠道,放大了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波动性。对资本项目的有效管理是缓冲国际经济波动的“减震器”,能够降低资本流动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一些经济学者研究发现,存在有效资本管制的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因此,曾经以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为己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年来也表示,资本项目开放是一项长期任务,并非不问时间和国别一概适用,对资本流入进行管理、在危机之前和危机之中对资本流出进行管理无可厚非。

 

 

        资本项目开放必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资本项目开放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必须对开放进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当前,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看到,金融领域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外溢性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把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资本项目开放不宜冒进,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稳步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开放应与其他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协调推进。一些拉美国家在相关经济改革措施滞后的情况下,单兵突进推动资本项目开放,付出了巨大代价。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稳步进行中。资本项目开放必须同这些改革措施协调配套,才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