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白象个性化治水提升水质

乐清日报     2017-06-01 14:52

        一河一策开出良方
  乐清狠抓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治理,现已迈入防治“清三河”反弹的新阶段,这是当下治水的主要任务。
  前段时间,受持续高温影响,全市河道水质普遍下降,个别地方黑臭反弹迹象显露,形势严峻。
  可北白象镇已经治理的黑臭河水质却在不断好转,根据该镇10个水质监测点近3个月监测结果显示,河道的氨氮、总磷、高锰酸盐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下降明显,以万茗村革新桥河段为例,5月、6月和7月的总磷指数分别为0.945、0.442、0.232mg/L,氨氮指数分别为5.726、2.342和1.347mg/L,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20.8、5.2和3.3mg/L,皆大幅下降,5月与7月相比降了数倍。
  “我们坚持问题治水,在深入排查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河段的不同情况,开展生态打卡口、沿岸建设渗漏污水收集池、生态引水等针对性的措施。”北白象镇党委书记郑义介绍,一河一策开出“药方”,实施“个性化”治水是他们提升水质的诀窍。
  拆桥打卡口拓宽水面
  水面宽阔,河水畅流,如今的古运河北白象旺林段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潭死水。
  “原来河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旺林大桥,村里人进进出出,都从这里过,另一座是废弃的老桥,大约是清朝年间建的。”旺林村文书赵忠献介绍,老桥的基座由巨型石块堆砌,挡在河水中间,仅有一个约两米宽的桥洞可以通过水流,宽阔的古运河到了这处河面突然变窄,长期以来,这里的河水流动较为缓慢。
  他回忆,过去老桥的位置虽然水流不快,河面上看去水质还是不错的,前些年,岸上的工业、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渐渐多了,排到河里后,这处“死水”就成了河里最脏最臭的地方。
  “风一吹,稍微有点垃圾、漂浮物,全都堆积在老桥附近的河面上。”赵忠献说,古运河旺林段慢慢也就成了有名的黑臭河。
  “清三河”整治以来,北白象镇重点对该段河道岸上污水尤其是工业污水入河的问题进行治理,结合拆违、拆后空间标准厂房建设,对沿岸的酸洗拉丝等工业生产排污进行规范,要求企业预处理后纳入污水管网,同时全面实施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工程。
  “对于河面上的漂浮物,我们也落实了严格的日常保洁制度。”然而,综合治理后,河道水质的提升仍然相对缓慢,尤其是老桥的位置还会时不时出现漂浮物堆积的情况。
  “北白象段古运河长5.17公里,旺林段黑臭河大约长600米,我们深入分析对比了旺林段与古运河其他河段的现状,发现旺林老桥处水流受阻是水质难以提升的关键。”北白象镇古运河河长陈霞等人研判后认为,河道水质遭受破坏后水体自净能力已然变差,让河水流起来,恢复旺林段的生态修复能力是当下这段河道整治的关键。
  6月份,根据“一河一策”的治理原则,北白象镇启动了该段河道的生态打卡口工程——拆除旺林老桥。“老桥曾经承担过主要交通通道的作用,村民尤其是老人对这座桥很有感情,起先不少人不同意拆除这座桥。”陈霞说,对此,社区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向村民阐明了这对改善河道环境的好处,工程得以顺利开展。桥梁拆除后,河面从原来的约两米拓宽为20多米。
  “现在,这里再也没有漂浮物堆积,河水干净了许多。”赵忠献说。
  污水处理池截住岩隙渗水
  樟湾河是北白象镇另一条重点整治的黑臭河,过去沿岸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常年在此直排,该河道曾被评为全市环境最差的河道之一。
  如今的樟湾河,面貌焕然一新。
  “这段可以说是镇里最难治理的河道。”北白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樟湾河长360米,平均河宽11米,治理前河道填满了淤泥,岸边的酒店、KTV、铝箔厂、拉丝厂等将污水排入河中,致使河水“中毒”越来越深。
  河道黑臭现象严重,因此,北白象镇较早对樟湾河开展了清淤整治,全面清理河床。该镇又陆续把岸上的工业、生活等污水纳入污水管网。
  去年底以来,樟湾河治理反弹的情况得到了好转。
  “清淤、截污纳管后,还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经过常年的污染,不仅河床里的淤泥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河岸的岩隙也被彻底污染,雨水渗入岩隙就会把污染物带出来,继续渗入河中;同时这是一条断头河,水体流动不畅,自净能力很弱。”该镇农办主任李云俊说。
  找到问题的根源,北白象镇以问题为导向,沿着河岸新建了临时污水处理池。“池子依在岸边,直接收集岩层里渗出的污水,当池内污水的水位达到临界点时,池里的浮球装置会随着水位的升高,触动抽水泵开关,将污水抽送到临近的污水管网里。”工程技术人员陈阿寅介绍,如此一来,岩层污水渗漏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去年,该河道还启动了生态引水工程,使用泵机,通过皮管将临近的白慎河水引进断头的一处,变死水为活水。“每个星期引水两三次,一次七八个小时。”樟湾村村委会主任黄星法负责该项工作,他每天会对河道进行巡查,根据实际状况调节引水量。
  生态引水提升修复能力
  生态引水,救“活”的不止樟湾河,流经万茗村的古运河支8通过生态引水这项工程,也渐渐焕发了容光。
  万茗河长约1000米,过去由于没有活水,渐渐成了一条“死河”。2014年,村里对河道进行了清淤,但水质状况一直不理想,浓稠发绿,冒着泡泡,臭得让人不愿接近。提起之前村里的这条河,万茗村村委会主任林向周直叹:“怎一个 差 字了得!”
  而今,万茗河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村民常在河边垂钓,不时有人钓上黑鱼等。“河水是近两个月清起来的,河水清了,鱼多起来了,来这里钓鱼的人也多起来。”一名常经过河边的村民说。
  说起河水为何在短时间里变清,林向周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在市“五水共治”总督察室的指导下,村里开展了生态引水工程。
  今年5月初,村里投资25万元,将赵家硐村由仁河的活水引到万茗河中。其间,活水先经过980米的水管,再流入村里的一条灌溉水渠,最后汇入万茗河中。水泵每作业一个小时休整20分钟,每小时可调水300吨,使万茗村河水水位得到提升,与古运河连接。
  “如此一来,整条河就能流动起来,河水的生态修复能力也变强了。”万茗村党支部书记林臣枢说,由仁河的水来源于白石水库,水质很好。看到河水变清了,还有村民来问能不能将河承包给他养鱼呢。
  村民联合自治护河
  8月初,北白象沿江河六村治水联盟党员干部、妇女志愿者等200余人对沿江西河的1.5公里河岸进行清理。在万仓村海塘周围,他们清理了废棚架、建筑垃圾、暗沟里的杂草。
  虽然天气闷热,大伙儿干得汗流浃背,但看到河岸环境面貌有了改善,他们笑得很开心。
  “沿江河六村联合整治环境以来,我们村的志愿者每隔一段时间都出来集体大扫除,这次主要是排污管网施工后,留下了一些建筑垃圾,想借此机会,一起清了,昨天发消息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大家都说一定来。”当天,豹屿村党支部书记郑永周一大早就来到村口大路干活。
  据粗略统计,沿江河一带当天共清理了近20吨垃圾。去年,北白象镇推动沿江河六个村联合抱团治水以来,对河道再次清淤,为六村尚未截污纳管的住户实施集中排污工程,劝退涉污作坊和沿河养鸭户,村民自治治水成效显著。其间,共治小组还成立了护河保洁基金会,筹到近50万元的治水基金,用于河道保洁。
  当地村民叶晓飞几乎参与了沿江河畔的所有公益活动。他说,去年以来,太多人为母亲河流下了汗与泪:平时西装革履的企业家,清理河道一身脏;养了30年的养鸭户,为了河道,自行下岗;拆了自家围墙,村民还给工人泡茶……
  受益于村民自发爱河护河,沿江西河中垟田段水质日益好转,5月份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5.751、7.1mg/L,7月份下降至0.912、4.4mg/L。
  民众缺乏爱河护河意识,随意污染河道,一直是治水治污的短板。培养村民的自觉护河意识,共同保护家乡的河流,沿江河六村共治无疑是典型。
  “如中垟田,镇东河水质的改善也少不了村民的自律。”才头社区党委书记张品光说,镇东河流经北白象集镇中心,周边居民密集,其主要污染来自生活污水、垃圾。自从全面实施截污纳管以来,镇、社区、村三级同步加强了对周边住户护河意识的宣传,通过走访、发送宣传扇等形式,切实提高群众的自律意识。
  “以前,经常有人把垃圾等随意扔进河里,在岸上倾倒建筑垃圾等。现在这种现象少多了,特别是河里放养了水生植物,增加曝气增氧装置,我们常告诉大家生态修复不容易,花了这么大力气,被污染就全白搞了,大家更注意自己的行为。”白塔王村的一名村干部表示,大家现在就盼着河水变回多年前清澈的模样。
  污水纳管严防直排
  改建的北白象镇农贸市场内,摊位整齐排列,水果、蔬菜、鲜肉、水产、熟食等分区安排,2500多平方米的场地显得宽敞、干净、整洁。
  这里的每个摊位前,都有排水沟,接入管网,然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这是北白象最大的农贸市场,几乎辐射了全镇范围,北白象人要想买到种类较全的菜品,一般会选择来这里。”该镇石船社区党委书记黄道永说,菜市场繁荣的同时,给周边河道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以往,菜市场以及周边餐饮、居民的污水全都直排入河,不仅河水浑浊、黑臭,河面上漂着许多菜叶、动物内脏等废弃食材,就算落实了常态化保洁,效果也不明显,水质更是难好转。
  针对菜市场污染的问题,北白象镇年初以来加快实施两岸的截污纳管工程,目前基本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将菜场污水以及周边住户、餐饮的污水纳入管网,河水顿时有了质的改变。
  监测结果显示,5月份该河段总磷、氨氮、高猛酸盐指数分别为0.896、8.798、9.6mg/L,到了7月份,已全部下降了约50%,指数分别为0.442、3.18、4.2mg/L。
  “没了污水入河,水质提升明显,说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李云俊说,但污水入河并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河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经常开展巡查,严防新增的餐饮、摊贩的污水直排。
  不久前,该河段河长郑国东就在巡查中发现,河底有一条暗管存在直排。“高温天气水位下降,这条暗管显现出来了。”郑国东等人于是及时与工程部门联系,将暗管排放户的污水纳入排污管网。
  “实际巡查的事例告诉我们,一刻也不容松懈。”当前,为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水)口监管,深入推进水环境整治,北白象镇已经部署开展进一步的排查工作,以此全面查清每条河道入河排污(水)口数量、位置、排放方式、入河方式等,以及每个排污(水)口汇入的主要污染源,编制污染源清单,建立入河排污(水)口档案,全面梳理问题,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河道水质。
  北白象镇党委书记郑义说:“治水治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长期努力、为之坚持。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水质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然会不断出现反弹,需要长久的、不断地发动干部群众参加其中,必须紧紧咬住严防反弹不松懈这根弦。北白象镇将环境整治融入了党建工作,依托 党建+环境建设 品牌的打造,持续深入推进河道整治这项工作。同时,我们突出科学治水,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根据水质的不同,如枯水期、丰水期河道水量变化的特点,紧盯水质提升这一根本目标,实施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实施 一河一策 ,根据每条河不同的问题与特点,突出个性化治理,比如打通古运河旺林段的阻水桥,让河水流动起来、活起来;围绕河水水质反弹这一核心问题、主要矛盾,着力完善镇一级、村一级的制度建设,通过村规民约的约束以及考核机制的倒逼,真正把干部群众发动起来,一起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将严防黑臭河反弹落到实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